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 者: 潘秀霞
导 师: 卢少军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 生活与哲学 生活化教学
分类号: G6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时代的发展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呼唤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个性张扬。社会竞争的发展要求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前进的潮流,倡导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教育回归生活是时代的要求,生活化教学新课改的主流方向。新课改强调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践行新课改要求,将教学植根于生活,回归教育的本真;以学生为核心,提升师生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教育和变革生活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丰盈学生的哲学智慧,实现哲学与生活统一、科学与人文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又鉴于当前高中《生活与哲学》课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转变,故本文基于此而提出。该选题有利于引起教育教学对人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为高中哲学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探讨、经验积累和借鉴。教学实践上,有利于高中哲学教学方式方法改进,促进新课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当下生活,完满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法、实例法、图示法等方法,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探索了《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及怎样实施。本文结合高中哲学课学科的具体特点,从学科教学角度探讨阐述。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是什么,并从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视角理解生活化教学。先探讨了《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形成对生活化教学是什么的认识;再从学科特点、学生身心特点、教育教学目标、社会发展要求方面论证其实施的必要性;后从新课改落实、新教材编写、教师观念的更新、综合课程开设等方面论证其实施的可行性,这样在意识层面上理解了该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缘由。第二部分对当前《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识了新课改后仍存在“生活化”教学的缺失和不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部分主要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探讨,在现实层面上进一步论证了该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缘由。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建构,从理念的树立、教学目标的重建、教学过程的变革、教学氛围的创设(师生关系的调整)、教与学评价、教师素养能力与结构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课堂教学过程为核心,探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是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目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1
引言  11
一、《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概念界定及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  11-22
  (一) 概念界定  11-13
  (二) 《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3-18
    1. 是由该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13-14
    2. 是由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  14-15
    3. 是由教育教学目标决定的  15-17
    4. 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7-18
  (三) 《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18-22
    1.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  18-19
    2. 高中哲学新教材的变革  19-20
    3.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初步改变与重建  20-21
    4. 综合课程的开设  21-22
二、当前《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22-30
  (一) 当前《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缺失的表现与危害  23-27
    1. 学生独特个性发展的缺失  23-24
    2. 学生创造力的缺失  24-26
    3. 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26-27
    4. 教育教学的低效  27
  (二) 《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缺失的原因  27-30
    1. 教育教学的功利性、社会本位、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7-28
    2. 片面的教师评价机制和落后的教学方式  28-29
    3. 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条件不足  29-30
三、《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30-51
  (一) 树立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0-31
    1. 坚定生活化教学的信念  30-31
    2. 信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1
    3. 辩证理解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  31
  (二) 明确“培养人的生活品质”的教学目标  31-32
  (三) 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  32-46
    1. 观察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启迪智慧  33-40
    2. 体悟生活,探究追问实质,追求智慧  40-45
    3. 回归生活,践行方法论,升华智慧  45-46
  (四) 营造师生平等、生活趣味浓厚的教学氛围  46-47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6
    2. 师生共建“生活化”教学氛围  46-47
  (五) 建立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机制  47-49
    1. 学生评价机制  47-49
    2. 教师评价机制  49
  (六) 提高完善教师生活化教学的素质与能力结构  49-51
    1. 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0
    2. 教师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0-51
结束语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  54-56
附录  56-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2. 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现状分析与研究,G633.96
  3.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G633.7
  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优化设计,G633.55
  5.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G633.55
  6.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G633.8
  7.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G633.8
  8.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G633.2
  10. 新课改生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G633.2
  11.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G633.55
  12. 江苏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G633.91
  13. 新课改背景下哈密地区高中教师教学观的调查研究,G632.4
  14. 新课改背景下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选择,G652.3
  15. 高中教师自主学习调查研究,G635.1
  16.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G633.3
  17. 两难境地中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G633.3
  18. 课改背景下永定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G633.3
  19.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思考,G633.51
  2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教师激励研究,G635.1
  21. 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G63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