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干扰素-α分泌的机制研究

作 者: 施碧胜
导 师: 袁正宏;胡芸文;瞿涤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干扰素-α 浆样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分类号: R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约有三亿五千万乙肝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其中近一半在中国。大部分新生儿以及约5%左右的成年人感染HBV后不能及时清除病毒而发展为慢性肝炎。HBV慢性持续性感染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免疫系统介导的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决定着HBV感染后病毒的清除和肝炎病变的进程。IFN-α(Interferon-α)能够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表达,并且能够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病毒效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CHB)感染的一线药物,并取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宿主体内外周血干扰素-α主要由外周血中的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产生,因此,pDCs及其分泌的干扰素在宿主抗病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pDCs数量下降且功能受损,且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降到检测水平以下时,pDCs的数量出现回复性升高,提示HBV可能影响了pDCs的数量和功能,并推测这可能是HBV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的原因之一。目前pDCs受HBV影响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拟对此作进一步探索。首先证实慢性乙肝患者PBMCs用Toll样受体9(TLR9)的配体CpG A刺激后,其产生IFN-α的能力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减弱,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的CHB病人外周血中pDCs功能受损一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患者肝脏以及血液中大量存在,推测其可能在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明确HBsAg参与影响了外周血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功能,在体外实验中用自病人血浆纯化的HBsAg预处理正常人的PBMCs,再经TLR7配体Gardiquimod或TLR9配体CpG A刺激,发现PBMCs产生IFN-α的能力较未作HBsAg预处理时明显降低,推测HBsAg抑制了PBMCs中pDCs分泌IFN-α的能力。然而当用HBsAg预处理自正常人纯化的pDCs,发现HBsAg并不能抑制TLR7和TLR9介导的IFN-α的产生。上述结果表明HBsAg可能通过PBMCs中的某些细胞或细胞因子作用于pDCs,从而间接抑制了IFN-α的分泌。为证实上述假设,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HBsAg间接抑制pDCs IFN-α产生的可能途径。鉴于单核细胞在外周血中占有较高比例并为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磁珠分选单核细胞和pDCs,将单核细胞与pDCs以一定比例共孵育,经HBsAg预处理及CpG A刺激,发现单核细胞能够明显加强HBsAg对pDCs IFN-α产生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单核细胞数量的增加,HBsAg抑制IFN-α产生的现象也更加明显。此外,HBsAg基本不能抑制剔除单核细胞的PBMCs中IFN-α产生的作用,提示单核细胞在HBsAg抑制pDCs IFN-α分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单核细胞对pDCs的作用途径是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作用或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作用,采用transwell小室将单核细胞和pDCs分隔开,重复HBsAg处理及CpG A刺激后pDCs IFN-α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和pDCs分隔开后,HBsAg仍然能够明显抑制pDCs中IFN-α产生,提示单核细胞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来影响间接影响pDCs的功能。鉴于TFN-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和IL-10 (Interleukin-10)为单核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且已有报道TFN-α和IL-10能够抑制pDCs IFN-α产生,检测了存在HBsAg抑制IFN-α产生现象的pDCs和单核细胞共孵育体系、PBMCs以及不存在抑制现象的pDCs上清中TNF-α、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经HBsAg预处理的PBMCs及pDCs和单核细胞共孵育组中TNF-α的分泌显著升高,单纯pDCs组并未见显著升高。而在体外用HBsAg处理纯化的单核细胞,发现HBsAg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0。同时,在剔除单核细胞的PBMCs中,HBsAg则基本不能诱导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确认TNF-α和IL-10主要是由单核细胞所分泌。为确认TNF-α和IL-10对pDC功能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向PBMCs中外源性添加TNF-α、IL-10,发现这两种细胞因子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PBMCs和pDCs IFN-α产生。进一步的细胞因子中和抗体实验发现,经TNF-α和IL-10的中和抗体预处理后,HBsAg对于IFN-α产生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证实由单核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10在介导HBsAg抑制pDCs产生IFN-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解释TNF-α和IL-10对pDCs分泌IFN-α功能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了TNF-α和IL-10对pDCs中TLR9介导IFN-α生成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TNF-α和IL-10可下调pDCs中TLR9受体的表达,推测可能是TNF-α和IL-10抑制IFN-α产生的机制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乙肝表面抗原可以抑制外周血pDCs分泌IFN-α,并且这种抑制作用由乙肝表面抗原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10所介导,而下调pDCs中TLR9受体的表达可能为两种细胞因子抑制pDCs中IFN-α产生的机制之一。本研究结果可能部分诠释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的机理,即乙肝病毒利用HBsAg钝化天然免疫系统而建立慢性持续性感染,还为探索慢性乙肝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9
前言  9-11
材料与方法  11-19
结果  19-34
讨论  34-36
论文小结  36-37
参考文献  37-43
综述  43-55
附录  55-57
致谢  57-58

相似论文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2. 76例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研究,R752.53
  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R725.1
  4.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actA/plcB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S852.61
  5.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R575.2
  6. 血清细胞因子及结核抗体对儿童结核病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R725.1
  7. 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特征、质粒构建及其挽救治疗,R512.62
  8.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的检测及意义,R593.22
  9. 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R774.1
  10. 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干扰素-α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R737.11
  11. HMGB1及其配体RAGE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R593.242
  12.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CD14~+单核细胞白细胞抗原-DR的影响,R692.5
  13. 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巨噬细胞TLR3、MDA-5和RIG-Ⅰ表达研究,R512.62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Rho激酶水平测定,R563.9
  15. 肾炎止血丸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
  16. 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证治规律的研究,R259
  17. NB-UVB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C型趋化因子(MCP-1,MIP-1α)和CCR1mRNA的影响及意义,R758.63
  18. 抗胎儿免疫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14.246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影响的实验研究,R654.3
  20. SLE外周血单核细胞LTBR的异常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R593.241
  21. 一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的原核分泌型表达、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R39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