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叉神经分支皮层诱发电位及其与瞬目反射联系的相关研究

作 者: 李娜
导 师: 王雨生;张玉玮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基础医学
关键词: 瞬目反射 眶上神经 电刺激 眶下神经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颏神经
分类号: R74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SEP)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皮肤、粘膜感受器受刺激后形成的神经冲动,在皮层记录由三叉神经分支传入所产生的电位,通过记录到的P1、N1、P2、N2、P3、N3、P4、N4、P5、N5十个正、负向波可以反映出三叉神经中枢或周围支的病变。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BR)是众多脑干反射的一种,通过电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第Ⅰ支眼神经的分支眶上神经诱发双侧眼轮匝肌产生瞬目动作,记录R1波(同侧)及R2(同侧)和R2’(对侧)波。由于二者的传导通路均与三叉神经有关,因此我们通过对30例正常个体进行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刺激,分别记录各支TSEP及眶上神经BR数据及图形,比较电刺激诱发的三叉神经各分支间TSEP潜伏期差异,并探讨经眶上神经刺激诱发TSEP与BR的相关性,为临床三叉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志愿者32例,男女各16例,年龄23~33岁,平均24.97±2.04岁。其中1例男性有儿时面部外伤史,1例女性曾因下颌阻生智齿拔除而致下唇间歇性麻木,因此被排除在健康者之外。其余30例均符合:①全身情况良好;②无神经系统疾病;③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④无颌骨、颅脑手术及外伤史。采用丹麦产DISA-2000M神经肌电图仪进行检测,分别记录各健康志愿者的三支TSEP和眶上神经BR数据及图形。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TSEP和BR各波潜伏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q检验,并对眶上神经的TSEP与BR各波潜伏期进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均为P=0.05。结果1.30名正常个体(60侧)通过刺激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TSEP图形,包括P1、N1……P5、N5十个正负向波;刺激眶上神经于眼轮匝肌处记录的BR图形,主要包括3个波:R1波潜伏期短,波形简单,为单个尖锐波,R2及R2’由多个波组成,潜伏期长,波形复杂。TSEP和BR各波潜伏期呈正态分布,左、右侧及男、女间比较,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2.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三支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1、N1、P2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2、P3、N3、P4、N4、P5、N5各波潜伏期三支差异不明显,眶上神经刺激诱发TSEP各波潜伏期较其它两支延迟。3.眶上神经刺激TSEP和BR各波潜伏期相关性不显著,呈低度相关。结论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图形具有相似性,与神经传导通路相适应,并建立了实验室正常个体参考值;TSEP与BR传导通路有部分相同,临床可根据二者综合分析以判定神经功能状态。此方法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部位及手术部位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且可以对术后效果进行鉴定。二者均为无损伤性检查,简单、易行且提供了客观、定量的指标,是可靠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符号说明  10-11
前言  11-13
  研究现状、成果  11-12
  研究目的、方法  12-13
对象和方法  13-17
  1 实验对象  13
  2 检查仪器  13
  3 测试条件  13-14
    3.1 实验室条件  13
    3.2 刺激条件  13
    3.3 记录条件  13-14
  4 测试方法  14-15
    4.1 TSEP检测方法  14
    4.2 BR检测方法  14-15
  5 统计学方法  15-17
结果  17-22
  1 TSEP结果  17-21
    1.1 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图形  17-18
    1.2 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潜伏期数据  18
    1.3 三叉神经三分支各波潜伏期q检验  18-21
  2 BR结果  21-22
    2.1 眶上神经BR图形  21
    2.2 眶上神经BR数据  21-22
  3 刺激眶上神经所得TSEP与BR各波潜伏期相关性分析结果  22
讨论  22-35
  1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22-23
  2 电生理学基础及实验室准备  23-25
    2.1 电生理学基础  24
    2.2 实验室准备  24-25
  3 TSEP神经机制及本实验TSEP结果分析  25-29
    3.1 TSEP神经机制  25-26
    3.2 本实验TSEP相关结果分析  26-29
  4 BR神经机制及本实验相关结果分析  29-32
    4.1 BR的形成机制  29
    4.2 本实验BR结果分析  29-32
  5 TSEP与BR各波相关性的探讨  32-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0-41
附录  41-42
综述  42-55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42-52
  综述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2. 通用可配置生物电刺激芯片的设计,TN409
  3.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电生理检测分析,R743.3
  4. 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R745.11
  5. 除眉间皱纹防止血管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R322
  6. 大鼠桥脑、中脑电损伤后BAEP、BTEP的变化比较,R741
  7. 陈氏针法治疗风寒型Bell\'s面瘫临床观察,R246.6
  8. 大壁虎中脑脊柱侧弯运动亚区的研究,Q42
  9. 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与正常人瞬目反射的对比研究,R777
  10. 两种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R246
  11. “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277.7
  12. 正常人瞬目反射检测方法的扩展性研究,R77
  13. 经皮面神经电刺激治疗早期轻度偏侧面肌痉挛,R745.12
  14.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亚健康人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R749.9
  15. 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R246.3
  16.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设计与应用,TH789
  17. 小肠电刺激对健康正常人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87.1
  18.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R743
  19. 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R473.6
  20. 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理论的刺激系统研究,R318.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 > 脑神经疾病 > 三叉神经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