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除眉间皱纹防止血管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作 者: 许冬明
导 师: 金东洙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关键词: 皱眉肌 滑车上神经、动脉 眶上神经、动脉 解剖学研究 坐标定位
分类号: R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对皱眉肌、眶上动脉、眶上神经、滑车上动脉、滑车上神经进行系统的研究,为避免临床上手术去除眉间皱纹时血管神经的损伤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例(40侧)防腐固定的尸体头部标本,逐层解剖,观察皱眉肌、眶上动脉、眶上神经、滑车上动脉、滑车上神经的走行、分布及相互间的毗邻关系,分析其分布特点,建立相关坐标体系,得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用Sigmaplot软件制作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主干的走行范围轨迹。结果:①皱眉肌分为2种形态:一种肌腹位于眶上缘的内侧端,为短而窄的锥体形;另一种肌腹沿眶上缘的内侧半,为长而直的横长形肌束。②滑车上切迹(孔)至额(前)正中线的距离为(15.85±2.52)mm,其中左侧为(16.56±3.08)mm,右侧为(15.04±1.51)mm。滑车上切迹(孔)位于眶上切迹(孔)的内侧(9.42±3.51)mm,其中左侧为(8.78±3.24)mm,右侧为(10.16±3.91)mm。滑车上切迹(孔)至皱眉肌起点的距离为(10.73±2.41)mm,其中左侧为(10.91±2.82)mm,右侧为(10.35±1.57)mm。③滑车上神经多数(80%)于中内1/3处穿经皱眉肌纤维之间,其余于该肌深面伴动脉上行。滑车上动脉出眶后65%经皱眉肌的深面,35%经皱眉肌的浅面。④眶上切迹(孔)至额(前)正中线的距离为(25.27±3.67)mm,其中左侧为(25.33±3.79)mm,右侧为(25.20±3.84)mm。眶上切迹(孔)至皱眉肌起点的距离为(20.37±3.46)mm,其中左侧为(20.30±3.67)mm,右侧为(20.46±3.65)mm。⑤眶上动脉全部经过皱眉肌止端内侧深面至该肌上缘,此处与滑车上动脉的距离为(7.59~16.13)mm。眶上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分为3~4支细小分支,外侧支从眶上孔发出后可直接分为2~3支或单一束支从眶上孔发出,行程中逐渐发出2~3支。⑥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主干位置是相对较为恒定的,建立相关坐标体系(X轴为经过两侧眶上缘的最高点的水平线,Y轴为经过前正中线的垂直线),得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用Sigmaplot软件制作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主干的走行范围轨迹。结论:以经过两侧眶上缘的最高点的水平线为X轴,以经过前正中线的垂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体系,得出:①由(7.18±3.82,32.5)mm、(7.18±3.82,-20)mm、(16.92±2.36,32.5)mm、(16.92±2.36,-20)mm四点连线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为最容易损伤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主干的“危险区”(左右侧对称)。②由(24.31±2.67,10)mm、(24.31±2.67,-10)mm、(28.16±1.23,10)mm、(28.16±1.23,-10)mM四点连线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为最容易损伤眶上神经、眶上动脉主干的“危险区”(左右侧对称)。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前言  12-14
第一章 实验材料  14-15
  1.1 研究对象  14
  1.2 收用标准  14
  1.3 实验仪器  14-15
第二章 实验方法  15-17
  2.1 对额部逐层解剖观测  15
  2.2 对皱眉肌、眶上动脉、眶上神经、滑车上动脉、滑车上神经的观测  15-16
  2.3 坐标轴的建立及测量  16
  2.4 数据统计  16-17
第三章 实验结果  17-24
  3.1 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及其特点  17-18
  3.2 皱眉肌  18
  3.3 滑车上神经、动脉的走行及与皱眉肌的关系  18-19
  3.4 眶上神经、动脉的走行及与皱眉肌的关系  19
  3.5 神经、血管主干的坐标定位  19-24
    3.5.1 滑车上神经主干的坐标定位  20-21
    3.5.2 滑车上动脉主干的坐标定位  21-22
    3.5.3 眶上神经内侧支主干的坐标定位  22
    3.5.4 眶上神经外侧支主干的坐标定位  22-23
    3.5.5 眶上动脉主干的坐标定位  23-24
第四章 讨论  24-28
  4.1 皱眉肌的概述  24-25
  4.2 皱眉肌的切断  25-26
  4.3 相关血管神经的保护  26
  4.4 坐标定位  26-28
第五章 结论  28-29
附图  29-35
参考文献  35-39
致谢  39-40
综述  40-52
附录 (研究生简历)  52

相似论文

  1. 电容式多点触摸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334.3
  2. 基于ARM9的三维空间内运动物体坐标的测量,TP391.41
  3. 面神经颞支走行区域及其对沿途肌肉支配的解剖学研究,R322
  4. 皱、降眉肌与面神经颞支关系的解剖学研究,R322
  5. 基于激光靶的轻武器自动报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P274.5
  6. 下颌骨截骨美容术耳后入路的定位解剖研究,R322
  7. 艾滋病PA检测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8. 计算机信息输入技术的研究,TP391.1
  9. 拇对掌功能重建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研究,R322
  10. 面神经在眶周部的巨微解剖学研究,R322
  11.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R687.3
  1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R322.7
  13. 闭孔神经在闭膜管外的解剖学研究,R322.85
  14. 男—女易性癖病整形外科治疗的研究,R622
  15. 鼻内镜下经鼻—上颌窦三种手术入路翼腭窝的比较解剖学研究,R322
  16. 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R687.3
  17. 腹腔镜背侧入路在输尿管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R699
  18. 应用Micro CT骨板厚度解剖学研究,R322
  19. 游离侧胸皮瓣的临床解剖学及其治疗面颈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手术学研究,R622
  20. 后盆腔组织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R323.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