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细胞微管胞器及微管蛋白的研究

作 者: 刘兰侠
导 师: 顾福康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腹毛目纤毛虫 大尾柱虫 纤毛器微管胞器 荧光标记 细胞蛋白组分
分类号: Q9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单细胞原生动物的生命活动行使相当于多细胞生物的全部生理功能,而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程度则是多细胞生物的任何细胞远不能比的。腹毛目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细胞结构最为复杂的类群,其细胞分化形成含有多种结构成分的外层——皮层,尤其是皮层内发达的细胞骨架成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使研究皮层细胞骨架的形态及其形态发生中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微管是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在皮层纤毛器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两大微管系统中,纤毛器微管组成口纤毛器、体纤毛器及其附属结构,是纤毛虫细胞中最为复杂的微管系统。以腹毛目纤毛虫为材料研究细胞微管胞器的建构特征及其在形态发生中微管成分的分化、组装和定位,否仅可为研究纤毛虫种属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并且对深入探索真核细胞生命活动中结构模式形成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和非基因调控的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揭示细胞在不同水平的调控机理具有重用科学意义。本文以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Urostyla grandis)为材料,采用荧光紫杉醇(flurescence taxoid,FLUTAX)直接荧光标记、抗-α微管蛋白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形态和形态发生中纤毛结构的分化进行了探索,显示大尾柱虫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皮层微管骨架,揭示它们的发生、分化及定位的规律。并利用生化抽提、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等方法对其蛋白组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1、大尾柱虫的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微管根据FLUTAX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小膜托架及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和波动膜基体托架,额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及横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中腹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是该纤毛虫皮层纤毛器基部的主要附属微管。据结果推测,尽管腹毛目纤毛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具有相同的结构成分,但其结构的组成、分化特征、定位和定向、发达程度等均有差异。所得结果为进一步说明纤毛虫细胞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其微管建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资料。2、大尾柱虫无性分裂和生理改组期间皮层微管胞器的形态发生大尾柱虫无性生殖过程中,前仔虫的口围带并不全部是由老口围带更新而来的,而是老口围带只有翻领部发生了更新,且翻领部与领部接续处有一小段老的翻领部小膜保留,领部的小膜保留,结果其领部小膜、接续处保留的小膜与更新的翻领部小膜三部分共同组成前仔虫的新口围带。在各类纤毛器发生、分化过程中,处于非原基区的老额棘毛、横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在较长时间内均未见明显的变化,推测其老结构对新结构的发生则可能具有区域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随着新棘毛的逐渐形成而老结构失去功能退化瓦解。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基部微管除具有腹毛目纤毛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基本特征外,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组成和发生模式。生理改组过程中,大尾柱虫的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经历瓦解更新的过程,最终形成1套新的纤毛器。在皮层微管胞器的发生过程中,老棘毛对新结构的发生和形成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并且老结构在新结构分化和成熟期间也经历着行使相应的生理功能及逐渐失去功能的过程。3、大尾柱虫细胞蛋白组分分析对大尾柱虫营养期细胞全蛋白进行了生化抽抽提,并对其全蛋白进行聚丙烯酚胺凝胶电泳和抗α-、抗γ-微管蛋白进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细胞全蛋白在14kDa-66kDa区间都有大量表达,其中在20kDa附近以及26kDa-66kDa区间条带颜色较深。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α-和γ-微管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50kDa和48kDa,证明α-和γ-微管蛋白在纤毛虫微管类细胞骨架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所得结果可为揭示两种微管蛋白在细胞中的性质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微管组装和调控中相关蛋白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原生动物纤毛虫细胞微管胞器及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13-29
  摘要  13-14
  1 纤毛虫纤毛器微管的形态结构研究进展  14-16
  2 纤毛虫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16-20
    2.1 α-和β-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16-17
    2.2 γ-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17-18
    2.3 δ-、ε-、ζ-、η-、θ-、ι-和κ-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18-20
  3 纤毛虫中心蛋白的研究进展  20-21
  4 研究展望  21-23
  参考文献  23-29
第二章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的细胞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研究  29-59
  摘要  29-31
  1 材料与方法  31-36
    1.1 材料  31
    1.2 大尾柱虫的培养方法  31
    1.3 实验所需仪器  31-32
    1.4 实验所需的试剂以及配制  32-34
    1.5 实验操作方法  34-36
  2 结果  36-40
    2.1 非分裂期细胞腹皮层微管胞器  36-38
    2.2 无性分裂过程中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分化  38-39
    2.3 生理改组过程中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分化  39-40
  3 讨论  40-43
    3.1 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附属微管的建构特征  40-41
    3.2 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附属微管与其他纤毛虫的比较  41-42
    3.3 大尾柱虫无性生殖和生理改组过程中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成与分化特征  42-43
  参考文献  43-46
  图版说明  46-49
  图版  49-59
第三章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的皮层细胞骨架的蛋白组成及微管蛋白的功能分析  59-73
  摘要  59-60
  1 材料与方法  60-68
    1.1 材料  60
    1.2 实验主要仪器  60-61
    1.3 实验所需的试剂以及配制  61-64
    1.4 实验操作方法  64-68
  2 结果  68-69
  3 讨论  69-71
  参考文献  71-73
附录  73-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2.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K562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965
  3. 新伤续断汤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6
  4. Tat肽段介导的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通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研究,R-332
  5. 单分散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载体应用的研究,TB383.1
  6. 具有荧光性质的水溶性聚合物/磁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生物研究,TB383.1
  7. 大鼠急性鼻—鼻窦炎模型嗅鞘细胞变化的实验观察,R765.21
  8. InP与ZnSe基荧光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O614.2
  9. 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修复机制初探,R-332
  10. 荧光标记DNA片段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及荧光特性研究,TH843
  11. 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S154.3
  12. 青蒿素的生物素标记及青藤碱的荧光标记研究,R284.1
  13. 一株功能性益生菌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Q93
  14. 荧光标记噬菌体技术检测食源性肠道病原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S854.43
  15. 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肠吸收研究,R944
  16. 腭裂骨膜牵张成骨修复与机理的初步研究,R782
  17. 量子点对细胞表面电荷的标记,R319
  18. 鸡蛋清溶菌酶在淀粉样纤维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细胞毒性机理,Q51
  19. 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S852.5
  20. 生防菌株MT-06生防机制及开发利用研究,S47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形态学 > 动物胚胎学(动物发生学、动物胎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