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协商视域下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研究

作 者: 曾栋梁
导 师: 黄显中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公共治理 公共协商 哈贝马斯 治理运行机制
分类号: D0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对于“什么是治理”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因为学界无法在“什么是治理”这一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进一步导致了对“如何进行治理或治理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在制度层面的研究更加少,如果不解决治理本身如何进行运作这个问题,那么治理只能停留在设想甚至是理论层面。根据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可以认为公共治理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因此,公共治理的各主体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在公正合理的话语规则和程序下、建立公共理性等以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建立起一种公共治理的网络式合作机制,以达到公共治理的目标。众所周知,政府的作用和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的价值诉求、公共协商中政府的分权,以及如何做到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政府的职能,将关系到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构建。而且,在公共治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精神的培育、公共责任的模糊、多元社会的普遍冲突、合法性危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共治理更多的沦为一种看起来美好,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的理论和工具。因此,各主体的参与机制、表达机制、共识达成机制、公共责任机制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系到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设计是“道德乌托邦”的美好理想,还是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设计。在理性、真理、主体性、意义被解构、被颠覆,价值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多方的协商对话为多中心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参与带来了可能,而机制的构建又使多中心参与协商得以制度化,这必然有利于促进公共治理的有序进行,为公共治理得以实现提供了一条途径和选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7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
    1.1.2 选题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5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1-13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15
    1.2.3 综合述评  15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5-16
    1.3.1 研究思路  15
    1.3.2 研究方法  15-16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7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17
第2章 探析公共治理运行的公共协商视角  17-26
  2.1 公共协商及公共治理的涵义  17-20
    2.1.1 公共协商涵义的阐述  17-19
    2.1.2 公共治理内涵的界定  19-20
  2.2 公共治理与公共协商的相关性  20-23
    2.2.1 公共治理是一种交往行为  20-22
    2.2.2 交往行为实现的基础是公共协商  22-23
  2.3 公共协商是公共治理运作机制建立的基础  23-26
    2.3.1 公共协商促使公共治理共识得以建立与达成  24
    2.3.2 公共协商可以弥补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24-25
    2.3.3 公共协商使多公共治理主体的合作最终得以实现  25
    2.3.4 公共协商能使各公共治理主体治理行为达到和谐  25
    2.3.5 公共协商能够促进公共治理伦理规范的正确体现  25-26
第3章 公共治理运行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困境  26-35
  3.1 公共治理理论本身存在不足  26-29
    3.1.1 现政府制度的消解困境  26-27
    3.1.2 治理本身合法性的危机  27-28
    3.1.3 治理主体间责任的模糊  28-29
  3.2 公共治理运行存在的制度缺陷  29-32
    3.2.1 民主在治理中实现的限制  29-30
    3.2.2 各主体的利益协调的困难  30-31
    3.2.3 集体行动制度设计的不足  31-32
  3.3 公共治理运行存在的现实问题  32-35
    3.3.1 公共精神培育的长期性  32-33
    3.3.2 治理运行可行性的两难境地  33
    3.3.3 多治理主体的多元整合难题  33-35
第4章 公共治理运行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  35-42
  4.1 建立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  35-37
    4.1.1 公正合理的话语规则和程序  35-36
    4.1.2 自由、平等、民主的“理想的话语环境”  36
    4.1.3 动态平衡中的政府角色  36-37
    4.1.4 交往理性  37
  4.2 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具体架构设定  37-42
    4.2.1 动态分权机制  38
    4.2.2 公共责任机制  38-39
    4.2.3 主体参与机制  39
    4.2.4 共识达成机制  39-40
    4.2.5 信息公开机制  40
    4.2.6 评估监督机制  40-41
    4.2.7 过程调适机制  41-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附录A: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7

相似论文

  1.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2.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3.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D630
  4. 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B03
  5.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B516
  6.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7. 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B516
  8.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研究,B516
  9. 论哈贝马斯“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C91-0
  10.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研究,C912.81
  11. 网络娱乐对北京市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公共治理对策,C913.5
  12. 集体记忆视域下的“单位文化圈”现象及其公共治理意义,C913
  13.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C91-0
  14. 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D631.4
  15.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D920.0
  16. 个案研究:大学校园BBS对学校事务公共协商的影响,G647
  17. “人肉搜索”现象及其公共治理,C913.9
  18. 河北省城市社区治理研究,C916
  19. 科研院所改制方案及实施策略研究,G311
  20. 价值多元条件下民主决策的可能性求索,D0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国家理论 > 国家行政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