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

作 者: 王丹
导 师: 王本朝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五四新文学 误读 被损害民族文学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易卜生及其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东西方文学家和理论批评家的不断阐释和建构,其中从意识形态角度建构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易卜生主义”,在西方的语境中以肖伯纳的建构最为有名,在中国的语境中则以胡适的建构最有影响力。五四时期,在所有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大师中,易卜生无疑是极少数对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技巧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者之一,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五四运动的主将胡适为《新青年》编辑的“易卜生专号”中见出。而易卜生却被当作一位预示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崛起的革命思想家而鼓吹着,由于鲁迅、胡适等新文学运动的主将们的努力,一种带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易卜生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诞生,这种“易卜生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翻译过来的或人为建构的产物,主要是用来抨击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以及封建的社会和文化习俗。“易卜生主义”的中国变体对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催生了一大批模仿娜拉追求自由个性主义的女性形象和作家。然而“易卜生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发生是一种“用的选择”,所以在“拿来”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误读,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积极的,深刻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引言概述了五四时期对易卜生作品的译介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读现象。第一章讨论了“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分别论述了东西方不同语境下的“易卜生主义”;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何以需要“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讨论了五四新文学对“易卜生主义”的误读:分别论述了五四新文学对“易卜生主义”的误读以及原因。第三章讨论了五四新文学与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之间的关系。“五四”新文学的先驱们热情的关注世界上一切被压迫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他们在与那些有着同样苦难的民族话语中听到了相同的声音,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6-8
第1章 "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  8-27
  1.1 "易卜生主义"  8-11
  1.2 "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  11-13
  1.3 "易卜生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13-27
第2章 五四新文学对"易卜生主义"的误读  27-39
  2.1 五四新文学对"易卜生主义"的误读  27-31
  2.2 五四新文学对"易卜生主义"误读的原因  31-39
第3章 五四新文学与被损害民族的文学  39-42
结语  42-43
注释  43-47
参考文献  47-49
后记  49

相似论文

  1. 贾斯汀·希尔和裘小龙笔下的中国形象,I106.4
  2. 道教神仙称谓之翻译探究,H315.9
  3. 被误为圣母的观音像,B948
  4.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文化误读,H059
  5. 乔治·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I561
  6. 布鲁姆的正典理论,I0
  7. 重释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H315.9
  8. 《边城》接受研究,I207.42
  9. 汉族长篇小说中的蒙古形象研究,I207.42
  1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读音考察,H102
  11. 浅析《中文》中国文化因素的导入及“文化误读”,H195
  12. 影响的焦虑:创造性叛逆中的译者主体性,I712
  13. 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观点分析文化误读,H059
  14. 误读与重构,I106.8
  15. 理论困惑中的误读,J905
  16. 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J905
  17. 试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J905
  18. 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留美学生的文学革新思想研究,I206.6
  19. 翻译中文化误读的产生与接受,H059
  20. 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I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