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

作 者: 朱羿郎
导 师: 张颀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西方“吧”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 融合
分类号: TU-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产生的“吧”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吧”空间自身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所以它在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的同时,更成为了人们联系感情和舒展身心的场所,而其对于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追求又很好地迎合了当代社会的消费价值观,因此“吧”空间的进入很快显现出了自身勃勃的生命力。而在当下城市旧建筑及旧街区的改造中,为了在保护旧建筑、历史文化再利用、盘活地块吸引消费三方面取得共赢,人们多尝试“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造就了很多气氛清雅、新颖别致,同时又在保护传统建筑方面颇有建树的各式各样的“吧”。无论是在红墙碧瓦的北京后海,精致典雅的上海新天地,悠闲安逸的成都廊桥,世外桃源般的丽江古镇,还是在摩肩接踵的桂林阳朔,这种由中国传统建筑改造成“吧”空间的实践比比皆是,它们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热点,成为了城市的鲜活名片,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西方“吧”空间来到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这种对于“吧”空间的接纳表现出的更多的是盲目和草率,于是跟风成为时尚。如何更好地引入“吧”空间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谈及“吧”空间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方面更值得我们理性的思考,因为一方面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种生活体验和理念的介入,另一方面面对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和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传统建筑需要保护,同时也需要获得重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西方“吧”空间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融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建筑改造成“吧”大多只是个人行为,设计者大多是小店老板本身,由于其空间设计及综合考量能力有限,对空间的营造和传统建筑的再利用思考不足,改造不够理性,结果造成“吧”空间使用上的不便,对空间意象的表现不足,以及对传统建筑过量的改造,破坏了传统街区的风貌等不良后果,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围绕由中国传统建筑改造而来的“吧”空间为中心展开,对此类“吧”空间的内部空间意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采光与照明、内部陈设、外部环境、文化符号、对人的感受的影响,以及“吧”街的营造等方面中西融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总结,并结合案例的分析,阐释二者融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期望能通过理性地将中国传统建筑改造成“吧”来促进“吧”的本土化,让旧建筑焕发新生,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引子——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生态写生  7-17
  1.1 北京后海飘雨的傍晚  7-8
  1.2 上海新天地典雅的下午  8-10
  1.3 成都廊桥安详的早晨  10-12
  1.4 云南丽江慵懒的午后  12-14
  1.5 桂林阳朔浮华的夜  14-17
第二章 综述——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背景和原因  17-28
  2.1 新的现象  17-18
  2.2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18-19
  2.3 既往研究  19-20
  2.4 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背景、原因和机制  20-28
    2.4.1 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背景  20-23
    2.4.2 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原因与机制  23-28
第三章 杂音——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之问题  28-34
  3.1 大多是个人行为,改造水平整体偏低  28-30
  3.2 改造不够理性,保护传统建筑与实现“吧”空间意象产生矛盾  30-32
  3.3 缺乏统领的母题,风格不统一造成对传统街区气氛的破坏  32-34
第四章 契合——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34-65
  4.1 综述  34-42
    4.1.1 影响“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的因素  34-40
    4.1.2 关于高层次的改造  40-41
    4.1.3 关于“适宜技术”  41-42
  4.2 内部空间意象  42-43
    4.2.1 传统空间意象的保留  42-43
    4.2.2 西方/现代空间意象占主导  43
  4.3 建筑结构的应用  43-45
    4.3.1 原先结构的保留  44
    4.3.2 新结构与原结构的适应  44-45
  4.4 建筑材料的选择  45-47
    4.4.1 地域性的表达  46
    4.4.2 富有表现力的建筑材料  46-47
  4.5 采光与照明  47-50
    4.5.1 采光  48-49
    4.5.2 照明  49-50
  4.6 内部陈设的布置  50-52
  4.7 建筑外部环境的营造  52-55
    4.7.1 欣赏性外部环境  52-53
    4.7.2 参与性外部环境  53-55
  4.8 文化符号的使用  55-57
  4.9 对人的感受的影响和把握  57-60
    4.9.1 开敞与封闭感  58-59
    4.9.2 序列感  59
    4.9.3 认同感  59-60
    4.9.4 新鲜感  60
  4.10 由传统街区向特色“吧”街的转变  60-65
    4.10.1 研究传统街区的功能和历史文脉,理性地引入“吧”空间  61
    4.10.2 “形散而神不散”  61-62
    4.10.3 注重“吧”街气氛的营造  62-65
结语  65-66
参考文献  66-6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2. 多传感器组网及反隐身、抗干扰接力跟踪技术研究,TN953
  3.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TP391.41
  4.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5.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7. 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TP751
  8.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9. 利用GST-标签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HPV 58 E7蛋白,R392
  10.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11.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12.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Q814
  13. 海上平台消防系统研究,U698.4
  14. 稻瘟病菌SNAR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gsec22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5. 猪白细胞介素2/6嵌合基因的融合表达及活性研究,S858.28
  16.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结合类M蛋白亚单位灭活疫苗的研制,S858.28
  17. 三种后路腰椎融合术致相邻节段退变的有限元分析比较,R687.3
  18.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19. 三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采购管理,G229.2-F
  20. 煤矿风险信息集成与智能预警研究,X936
  21. 基于雷达影像活动断裂信息提取方法与示范应用研究,P54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