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直接碳氢化合物燃料电池的铜系阳极材料研究

作 者: 祁磊
导 师: 吕喆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Cu阳极 碳氢化合物 甲烷
分类号: TM9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的深入,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HC SOFC)越来越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相比传统的氢气燃料电池来说,D-HC SOFC具有能量密度高、运行成本低及燃料多样性等优点,并且能解决氢气燃料电池带来的高成本,储存及运输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大多数关于D-HC SOFC的研究仍是集中于如何避免阳极积碳问题的发生。经过大量的实验与研究,人们提出了几种可以避免积碳发生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反应温度、更换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氧化等等。本论文采用减少传统Ni/YSZ(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阳极中Ni的含量,然后利用浸渍法加入一定量的Cu以期望来削弱积碳问题。确定Ni含量的原则是既可以保证阳极具有足够的催化活性,也不会过量而导致明显的积碳发生。确定Cu含量的原则是既可以保证阳极保持足够的电子导电能力,也不会多至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除了减小Ni含量的方法外,本文还对Cu-CeO2-YSZ系列阳极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首先制备了两种多孔阳极支撑体—多孔Ni/YSZ支撑体和多孔YSZ支撑体。然后利用浸渍法在多孔Ni/YSZ支撑体的基础上制备了Cu含量分别为5wt%,8wt%,10wt%,15wt%和20wt%的Cu-Ni-YSZ阳极。利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孔YSZ支撑体的基础上制备了Cu-Ni比例分别为18.9wt%-9.1wt%和26.6wt%-7.9wt%的阳极及Cu-CeO2比例分别为13.3wt%-10.6wt% , 11.8wt%-18.2wt% ,18.8wt%-12.1wt%和20.0wt%-10.0%的阳极。采用致密的YSZ薄膜作为电解质和(La0.7Sr0.3MnO3)LSM/YSZ=1:1的混合物作为阴极,封装电池,分别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Cu-Ni-YSZ阳极来说,Cu浸渍量为15wt%时的电池性能最好。在使用H2和CH4燃料时,800°C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190 mW/cm2和892 mW/cm2。这说明Cu的最佳浸渍量应在10wt%~20wt%之间。对于四种阳极含有不同Cu-CeO2比例的单电池,其电化学性能和Cu-CeO2的比例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本论文还讨论了在Cu-Ni-YSZ阳极中Cu的含量较少时(5wt%和8wt%),其单电池在使用H2和CH4燃料时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发现单电池在使用CH4燃料时的电化学性能要优于使用H2时的性能。SEM图像及切换燃料时测试的欧姆阻抗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这种现象和阳极中产生的少量碳沉积有关。并且,这种在使用不同燃料时的性能差别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还发现利用多孔YSZ支撑体制备的两种Cu/Ni比例分别为18.9wt% -9.1wt%和26.6wt% -7.9wt%的阳极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现象。最后,本论文还对Cu-Ni-YSZ阳极在单气室条件下做了一定的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良好。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10-13
    1.1.1 SOFC简介  10-12
    1.1.2 SOFC组件及材料选择  12-13
  1.2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燃料电池(D-HC SOFC)  13-17
    1.2.1 D-HC SOFC 简介  13-14
    1.2.2 D-HC SOFC存在的问题  14
    1.2.3 解决措施  14-17
  1.3 本论文主要的内容  17-18
第2章 铜系阳极制备及单电池测试  18-27
  2.1 概述  18
  2.2 多孔阳极支撑体的制备  18-22
    2.2.1 样品制备  18
    2.2.2 烧结性能测试  18-20
    2.2.3 孔隙率测试  20-21
    2.2.4 微观结构表征  21-22
  2.3 浸渍法制取Cu系阳极  22-24
    2.3.1 简介  22
    2.3.2 实验步骤  22-24
  2.4 单电池的封装  24-25
    2.4.1 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24-25
    2.4.2 阴极的制备  25
    2.4.3 单电池封装及测试  25
  2.5 本章小结  25-27
第3章 单电池测试与结果分析  27-42
  3.1 Cu-Ni-YSZ阳极性能  27-36
    3.1.1 阳极微观结构表征  27-28
    3.1.2 热膨胀性能  28-29
    3.1.3 还原特性  29-30
    3.1.4 电化学性能  30-34
    3.1.5 不同阴极气氛时的电化学性能  34-36
  3.2 Cu-CeO_2-YSZ阳极性能表征  36-38
    3.2.1 微观结构表征  36-37
    3.2.2 还原特性  37
    3.2.3 单电池电化学性能及阻抗测试  37-38
  3.3 单气室 SOFC 研究  38-40
    3.3.1 单气室 SOFC 简介  38-39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9-40
  3.4 本章小结  40-42
第4章 碳沉积对 SOFC 性能的影响  42-55
  4.1 概述  42-43
  4.2 单电池制备  43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54
    4.3.1 采用多孔Ni/YSZ阳极支撑体  43-49
    4.3.2 采用多孔YSZ支撑体  49-54
  4.4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60
附录实验仪器  60-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甲烷浓度检测仪,TP216
  3.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4.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X502
  5. 香菇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对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的研究,TQ925
  6.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7.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8.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9.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10.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特性的影响,X172
  11.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Q93
  12. 化学链燃烧系统设计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O35
  13. 光纤甲烷传感系统及光源驱动设计,TP212.14
  14. 光纤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12
  15. 改性LaMnO3钙钛矿用于低浓度甲烷的催化燃烧,O643.36
  16. 吸收—光助氧化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X701.7
  17. 臭氧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溴酸的控制研究,R123.1
  18. 冷季母牛舍空气中CH4、CO2和NH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S823
  19.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小鼠模型中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初探,R735.35
  20. 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X142
  21.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S15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 > 燃料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