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研究

作 者: 陈冬梅
导 师: 严浩坤
学 校: 贵州财经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农村 金融空洞化 金融生态 结构 功能
分类号: F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金融要素亦是核心的要素。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使资金大量流向城市与工业部门,农村金融机构缺失、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农村信贷数量供不应求,农村金融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尤其在中西部欠发达的县域。本文用“金融空洞化”来概括这种现象。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改革之后,大量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出,伴随着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撤并,农村资金持续外流,造成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甚至枯竭的一种现象。农村金融空洞化是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控制和垄断农村经济资源,农村金融也属于“计划金融”,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配置农村的信贷资金以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金融商业化改革,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大规模的撤并,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收缩;继续留守在农村区域的金融机构由于体制缺陷和农村金融生态不平衡,也未能有效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中西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抑制问题,当地被抑制的金融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还阻碍着经济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三农”资会瓶颈,弥补农村的金融空洞。论文第一部分首先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典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后者按照理论形成的历史先后顺序论述。该部分理论是后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然后综述了我国现阶段对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现象。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撤并、农村金融风险转移机制主体缺位、农村资本市场主体缺位,这三种表象可概括为三个“缺位”:农村金融机构主体缺位,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功能缺失,农村金融体系也存在治理缺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农村资金的需求方、农村资金的供给方及政策当局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成因。总而言之,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成因可归纳为政府政策供给不合理,农村金融生态失衡环境下的农村金融结构与功能存在双重缺陷。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农村金融空洞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理论上讲,农村资金短缺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弱化使其“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丧失,进而诱发民间非法融资的滋生,农村资金短缺和民间金融的发展制约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最终表现为农村资金短缺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实证上,以西部地区典型的欠发达农业省份贵州省为例,分析了金融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信贷资金供应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针对农村金融生态失衡环境下的农村金融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提出包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3
1 导论  13-18
  1.1 研究的背景  13-15
  1.2 研究的意义  15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5-18
2 文献综述  18-26
  2.1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18-21
    2.1.1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18-20
    2.1.2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0
    2.1.3 农村金融理论  20-21
  2.2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21-25
    2.2.1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的直接研究  21-23
    2.2.2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的间接研究  23-25
  2.3 本章小结  25-26
3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实证分析  26-38
  3.1 机构缺位  26-30
    3.1.1 国有商业性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并  26-28
    3.1.2 农村金融风险转移机制主体缺位  28-29
    3.1.3 农业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  29-30
  3.2 功能缺失  30-34
    3.2.1 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不断收缩  31
    3.2.2 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  31-32
    3.2.3 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缺失  32-33
    3.2.4 其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名不副实  33-34
  3.3 治理缺失  34-37
    3.3.1 农村金融改革深化程度低,陷入金融抑制  34
    3.3.2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足且缺乏有效竞争  34-35
    3.3.3 政策性金融定位偏差,资金配置功能不足  35
    3.3.4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转换能力低  35
    3.3.5 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  35-37
  3.4 本章小结  37-38
4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成因的理论分析  38-42
  4.1 金融资源非农化——基于需求方的视角  38
  4.2 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基于供给方的视角  38-39
  4.3 农村的金融生态失衡——基于政策当局的视角  39-41
    4.3.1 金融生态的内涵  39-40
    4.3.2 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导致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严重  40-41
  4.4 本章小结  41-42
5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分析  42-48
  5.1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的理论分析  42-43
  5.2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43-47
    5.2.1 变量和模型设定  44
    5.2.2 数据来源  44-45
    5.2.3 贵州省农业人均贷款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45-47
  5.3 本章小结  47-48
6 对策与建议  48-56
  6.1 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基于农村金融生态的不平衡  48-51
    6.1.1 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48-49
    6.1.2 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竞争机制  49-50
    6.1.3 实现农村金融深化,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  50-51
  6.2 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基于农村金融结构的缺陷  51-52
    6.2.1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混合型农村金融机构  51-52
    6.2.2 增加基层金融组织的数量  52
  6.3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基于农村金融功能的缺陷  52-54
    6.3.1 完善农村各金融主体的功能  52-53
    6.3.2 尽快培育农村资本市场  53-54
    6.3.3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上风险的转移与规避功能  54
  6.4 本章小结  54-56
7 结论与不足及后续研究的问题  56-57
参考文献  57-61
附表A 1978-2007年贵州省农业贷款数、乡村人口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61-63
后记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3.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4.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5.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6.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7.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8.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9.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10.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11.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13.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14.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5. 燃尽风对W型火焰炉炉内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9
  16.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17. 电动车用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仿真研究,TM341
  18.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19.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0.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21.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