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 者: 孟远夺
导 师: 潘根兴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超级稻 有机碳 团聚体 稳定性 物理保护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田土壤碳库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库之一,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对缓解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被认为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稳定性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周转,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和有机碳固定机制的研究,将为制定有效的碳库储备措施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水稻土是自然土壤在人为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人为湿地土壤,水稻土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土壤碳库之一,维持其碳库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稻种植较广的安徽巢湖、湖南浏阳和江苏兴化3个地点,在当地超级稻育种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实验基地选择连续种植超级稻3年以上的大田,并与未种超级稻的农田土壤对比。于水稻收获后,采集0-15cm表层未破坏土壤样品,共在以上3个地点共采集到8个超级稻长期种植的土壤样品和3个相应一直种植常规稻的土壤样品,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超级稻连续种植后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有机碳在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分配,探讨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1)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易氧化态碳、颗粒态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探讨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比例的差异;2)连续种植超级稻后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分布、有机碳在团聚体上的分配情况,探讨水稻土有机碳和团聚体的相互关系;3)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探讨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和超级稻种植的长期效应。以期了解长期种植超级稻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物理保护的影响,为发展稻田固碳技术和稻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降幅为6~14%,土壤全氮没有明显变化,C/N呈下降的趋势;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易氧化态碳(LOC)含量降低;土壤总有机碳(TOC)与易氧化态碳(LOC)和颗粒态有机碳(P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微生物量碳(MB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没有显著相关性。2)从湿筛分组结果看,耕层土壤团聚体颗粒组均以2000~200μm和200~2 0μm团聚体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6.03~63.87%和14.76~34.21%,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大团聚体(2000~200μm)颗粒组含量增加,在安徽巢湖样点最大增幅达到26.61%;团聚体颗粒组中的S0C含量均以2000~200μm和<2μm粒组中的含量最高, SOC主要向大团聚体(2000~200μm)颗粒组富集。3)连续种植超级稻增加了大团聚体颗粒组的比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连续种植超级稻后,2000~200μm粗团聚体颗粒组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加,土壤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增强。连续种植超级稻后有机碳含量下降可能是土壤短期的一种响应机制,长期来看并不改变水稻土的固碳潜力。

全文目录


摘要  7-9ABSTRACT  9-11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5  1.1 土壤有机碳  11-12  1.2 土壤活性有机碳  12-15    1.2.1 易氧化态碳  13    1.2.2 颗粒态有机碳  13-14    1.2.3 微生物量碳氮  14    1.2.4 溶解性有机碳  14-15  1.3 土壤团聚体  15-18    1.3.1 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  15-16    1.3.2 土壤团聚体稳定行评价方法  16    1.3.3 有机碳在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分布  16-17    1.3.4 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  17-18  1.4 问题的提出  18  1.5 研究内容  18-19  1.6 技术路线  19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9-20  参考文献  20-25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5-31  2.1 供试土壤  25-26    2.1.1 试验地简介  25-26    2.1.2 样品采集  26  2.2 土壤样品测定方法  26-28    2.2.1 土壤团聚体分级及稳定性评价  26-27    2.2.2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  27-28    2.2.3 其他理化性质测定  28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8  参考文献  28-31第三章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1-41  1 结果与分析  31-35    1.1 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总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  31-32    1.2 连续种植超级稻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变化  32-35      1.2.1 颗粒态有机碳  32-33      1.2.2 易氧化态碳  33-34      1.2.3 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  34-35  2 讨论  35-37    2.1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影响  35-37    2.2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37    2.3 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  37  3 小结  37-38  参考文献  38-41第四章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团聚体颗粒组分布、有机碳在团聚体上分配的影响  41-47  1 结果与分析  41-43    1.1 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团聚体颗粒组分布  41-42    1.2 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团聚体粒组的分配  42-43      1.2.1 有机碳在不同团聚体粒组中的含量变化  42      1.2.2 易氧化态碳在不同团聚体中的含量变化  42-43  2 讨论  43-45    2.1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团聚体颗粒组分布的影响  43-44    2.2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团聚体粒组中有机碳的影响  44    2.3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  44-45  3 小结  45  参考文献  45-47第五章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物理保护的影响  47-55  1 结果与分析  47-50    1.1 连续种植超级稻后土壤>20 μm团聚体比例的变化  47-49    1.2 连续种植超级稻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  49-50  2 讨论  50-52    2.1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0-51    2.2 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  51-52    2.3 连续长期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评价  52  3 小结  52-53  参考文献  53-55第六章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55-57  1 研究结论  55  2 研究特色  55  3 存在问题  55-56  4 研究展望  56-57致谢  57-59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9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9.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0.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1.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2.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4.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5.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16.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7.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8.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9.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20.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21.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