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达洛维夫人》中的双重叙事技巧

作 者: 胡治娥
导 师: 张金霞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双重叙事 线索 时间 空间 人物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实验各种独特的写作技巧的首次成功尝试。小说一问世,立刻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至今仍备受争议。许多评论家认为伍尔芙生花妙笔,向人们展示了时间、存在与心灵交互的关系,创造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震撼力和纪念意义的小说之一。《达洛威夫人》是伍尔夫第一部试验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在时间与空间的处理上进行了成功尝试,将人物对时间的无限感触视作一种传递意识活动的特殊手段,心理时空与物理时空相互渗透,交织一体,展示出一幅纷繁复杂的画面。这种手法打破了通常的特点,使时间能自由跳跃,成功跨越了时空界限,将所有人物的复杂经历压缩在十五小时内加以集中表现,向读者提供了一种用于观察人物精神世界的透视方法,刻画出人物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充分展示了意识流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无限的扩展性和凝聚力。传统的小说中,叙事只包含一个中心人物,一个时间线索;人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活动形成小说叙述的脉络。本文拟从整体的结构和哲理含义方面对小说中的双重叙事技巧作探讨性的分析。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了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以及小说《达洛维夫人》的思想内容,从而引出本论文的选题。同时,回顾了国内外对《达洛维夫人》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第三章作者主要分析了小说《达洛维夫人》中两个并置的人物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莫斯与时间(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这两条并置的线索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而双重叙事风格也使这两条并置的线索螺旋式地交织在一起,展示出对生命与死亡不同看法的“对话”。第四章讨论了双重叙述的交叉、比较和融合,这种写作手法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第五章着重讨论了伍尔夫对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处理技巧。宴会情景在小说中贯穿始终,对宴会情景的描述可以使作者有力的地表现众多人物在这一物理空间的意识活动,从而体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伍尔夫对空间的处理还源于对描述人物心理空间的多角度展开,更能揭示人物的各个层面,表现人对瞬间的感受。总之,伍尔夫在“达洛威夫人”中反复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经验来渲染人物的意识和揭示小说的主题,以独特的创作技巧将人们对小说的时间概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第六章作为“结论”部分对论文所作的分析和讨论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因此,尽管小说人物貌似不相干,看上去结构松散,但双重叙事的风格的运用却是弗吉尼亚·伍尔芙写作技巧的大胆革新。正是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思考人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给小说增添了可读性与无限魅力,也因此奠定了《达洛维夫人》在英国小说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16
  1.1 Virginia Woolf and Mrs. Dalloway  11-12
  1.2 Literature review on Mrs. Dalloway  12-16
Chapter Two Juxtaposition of two characters  16-24
  2.1 Clarissa: A susceptible, sophisticated, superficial hostess  17-19
  2.2 Septimus:A shell-shocked veteran  19-24
Chapter Three The clock time and the psychological time  24-29
  3.1 Clock time: external activities  24-26
  3.2 Psychological time:internal activities  26-29
Chapter Four Cohesion of the two strands  29-35
  4.1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double strands  29-31
  4.2 Contrast and resonance of double strands in deepening the themes  31-35
Chapter Five The ph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pace  35-43
  5.1 The physical space:party  36-39
  5.2 The psychological space:multiple perspective of inner minds  39-43
Chapter Six Conclusion  43-44
Notes  44-47
Bibliography  47-49
Acknowledgements  49-50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慢光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电路设计,V241.5
  3. 某型卫星姿态确定与有限时间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4.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5. 武器评估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TJ06
  6.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7.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8.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9.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10.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11.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12.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13.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14.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15.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16.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17.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18.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9. 低频方波小功率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TM923.61
  20. 航天继电器时间参数测试分析技术的研究,TM58
  21.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