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丘逢甲诗歌研究

作 者: 焦福维
导 师: 龚喜平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丘逢甲 诗歌创作 诗界革命 爱国主义 浪漫情怀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爱国志士,在各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文学领域,他积极倡导并实践诗界革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进程。作为跨海峡两岸的著名历史人物,其诗歌创作得到了两岸研究者的重视和赞誉。然而,由于历史的模糊性、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研究不充分等诸多原因,使得至今对其诗歌的解读仍有分歧,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诗歌本体出发,通过较全面地探究其诗歌创作,来认识历史真实,进而较准确地评价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在考论其生平、交游、著述的基础上,本文从多角度展开对丘逢甲诗歌创作的论述。丘逢甲的诗学观立足于变旧创新,但他能从诗歌本体立论,切实而不激进。他对“诗界革命”的成绩和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并积极参与诗界革新,在理论建树和创作实绩两方面都成绩斐然,成为“诗界革命”的代表诗人。在诗歌内容方面,其诗题材广泛、切实,无论抒怀感事、咏史写物,都能反映社会真实,把握住时代命脉,爱乡爱国主题十分鲜明。在诗歌艺术上,他以赤子之怀写诗,诗歌情真意切,形成了慷慨雄健、悲壮苍凉的主体风格,当然亦不乏清新流畅、浑朴自然的诗作。他的诗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法,喜以浪漫才情状飞动之势,而能做到情景交融、寄托遥深。其诗各体皆备,工歌行,多组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他好用奇伟意象,许多诗歌意象突破了传统,赋予了新的意义。其诗歌语言以自然质朴为尚,却能做到亦雅亦俗,雅俗共赏。他的诗作,是留给海峡两岸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客家民俗文化、岭南地域文学和台湾地方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有着突出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论  9-16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  9-10
  二、丘逢甲诗歌研究综述  10-16
第一章 丘逢甲的生平、交游及著述  16-37
  第一节 丘逢甲的家世与生平  16-27
    一、客家家世文武家统  16-20
    二、东宁才子连捷进士  20-22
    三、血火洗礼失败内渡  22-24
    四、政教兼预与时俱进  24-27
  第二节 丘逢甲的交游、唱和及著述  27-37
第二章 丘逢甲的诗歌创作与中国诗歌近代化  37-55
  第一节 丘逢甲的诗学观  37-45
    一、“贵真”的题材内容  37-39
    二、“经世”的社会功能  39-42
    三、“雄直”的美学风格  42-43
    四、“圆活”的表现手法  43-45
  第二节 丘逢甲与诗界革命  45-55
第三章 丘逢甲诗歌的主题意蕴  55-81
  一、梦萦台湾 克复一统  55-59
  二、抗击侵略 救亡图存  59-62
  三、针贬时弊 关怀民生  62-66
  四、咏史怀古 追慕先贤  66-71
  五、寻仙访道 寄怀山水  71-76
  六、题画咏物 别有寄托  76-81
第四章 丘逢甲诗歌的艺术特征  81-103
  第一节 慷慨雄健、悲壮苍凉的主体风格  81-84
  第二节 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和诗歌体式  84-90
    一、以浪漫才情状飞动之势  84-85
    二、情景交融,寄托遥深  85-88
    三、各体皆备,工歌行,多组诗  88-90
  第三节 独特的诗歌意象  90-99
    一、英雄意象群  91-96
    二、月意象  96-97
    三、海意象  97-99
  第四节 亦雅亦俗、自然纯朴的语言风格  99-103
结语 丘逢甲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103-107
参考文献  107-111
后记  111

相似论文

  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2. “非学校化”思想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G641
  3. 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现象研究,D647
  4. 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I207.25
  5.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6. 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I207.25
  7.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8. 中国古典诗学的生命精神,I207.22
  9.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体现,G641
  10. 郑振铎诗歌创作与郑译泰诗关系研究,I046
  11. 为“梦”而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I207.25
  12. 试论何景明的诗赋创作,I207.22
  13.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I207.22
  14. 王昶诗歌研究,I207.22
  15. 网络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16. 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研究,G641
  17. 试论理性爱国,G641
  18. “五四时期青年观”研究,K261.1
  19. 孟超然研究,K249.3
  20. 世纪之交的深远回响,I207.22
  21. 郑善夫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