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

作 者: 杨泽宸
导 师: 黄景洲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医疗 过度医疗 供给者诱导需求
分类号: R19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医疗服务信息在供需双方(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分布极不对称。在此情况之下,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又是病人如何选者医疗服务的代理人。由于其拥有较大的信息优势,医生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影响病人对医疗服务的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从而使病人背离自身的最佳利益,这种医生利用其信息优势去影响需求以谋取利益的行为就是供给者诱导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SID)。这种供给者滥用他们的影响力以创造需求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也许,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误入歧途。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供给者诱导需求理论较深入地研究造成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共6章。第一部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分为导言和理论基础。第一章为导言,介绍了选题背景,阐明了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同时对医疗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研究作了文献综述,阐述了论文写作的思路,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以及不足。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来源与基础。后文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本章的理论来源与基础之上。第二部分为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对我国的过度医疗也就是供给者诱导需求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现状描述章节,主要通过描述我国医疗服务供需两方的关系现状指出我国存在一定的供给者诱导需求,通过对我国供给者诱导需求的概约描述为后面章节的深入分析进行铺垫。第四章综合运用各种模型对医疗服务业供给者诱导需求进行了解释。第五章是实证章节,在本章中,先运用我国的数据对“罗默法则”进行了检验,其后对卫生服务人员与医疗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国医疗服务业存在供给者诱导需求的结论。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是政策建议章节,分别在医药政策改革、政府定位、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和减少保护性医疗等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9
1 导言  9-18
  1.1 选题背景、意义  9-11
    1.1.1 选题的背景  9-10
    1.1.2 选题的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6
    1.2.1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概念  11
    1.2.2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数理模型研究  11-13
    1.2.3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实证研究  13-15
    1.2.4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计量方法运用  15-16
    1.2.5 评述  16
  1.3 论文思路与写作框架  16-17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7-18
2 论文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  18-23
  2.1 效率、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18-19
  2.2 市场在实现帕累托最优中的缺陷  19-21
  2.3 信息不对称与医疗服务市场  21-23
3 医生诱导需求在我国的表现及分析  23-33
  3.1 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失灵  23-26
    3.1.1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性  23-25
    3.1.2 医疗服务品的划分  25-26
  3.2 医疗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在我国的表现  26-28
    3.2.1 过度检查  26-27
    3.2.2 过度用药  27-28
  3.3 我国医疗服务业供给者诱导需求的危害  28-29
    3.3.1 医疗费用持续增高  28
    3.3.2 医源性疾病增加  28-29
  3.4 我国医疗供给者诱导需求的原因分析  29-30
    3.4.1 利益激励  29-30
    3.4.2 监管失灵  30
  3.5 典型案例  30-33
4 我国医生诱导需求的模型解释  33-44
  4.1 概念模型  33-34
  4.2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动机  34-36
  4.3 供给者诱导需求的效用模型  36-44
    4.3.1 医生的病人数变化时  36-38
    4.3.2 医生的病人数固定时  38-44
5 我国医生诱导需求的实证分析  44-52
  5.1 “罗默法则”在我国的检验  44-47
  5.2 卫生服务人员供给与医疗费用相关性实证研究  47-52
    5.2.1 模型的选取  47-48
    5.2.2 数据选择与处理  48
    5.2.3 实证检验  48-52
6 对我国医生诱导需求的对策建议  52-57
  6.1 改变医院现有“药品加成”补偿机制  52-53
    6.1.1 医药分离  52
    6.1.2 提高医生的诊疗费用  52-53
  6.2 充分认识医疗服务品性质,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53-54
  6.3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业效率  54-55
  6.4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减少保护性医疗  55-57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2.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HL7消息解析和存储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3.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4.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5. 淮北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乡镇卫生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R95
  6. 天津市医保患者抗菌药物利用研究,R95
  7. 大连市精神疾病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749
  8.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研究,F842.6
  9.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922.182.3
  10. 当前医疗侵权诉讼困局的突破,D925.1
  11. RK医疗集团的渠道管理策略,F274
  12. 医疗损害责任的证明责任分配,D925.1
  13. 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研究,D923
  14.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F726
  15. AS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4
  16. 门诊医保患者的医药费用现状分析及对策,R197.1
  17. 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R197.3
  18.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95
  19. 汶川灾后社会救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632.1
  20. 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间不同协作模式对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R197.1
  21. 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成渝模式下城乡居民受益公平性分析,R19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 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 > 医疗服务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