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溶磷菌株选育及菌群协同作用研究

作 者: 黄腾
导 师: 龚文琪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矿物加工工程
关键词: 鲕状赤铁矿 生物冶金 溶磷菌
分类号: TF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现存的大量铁矿石资源,由于品位较低,远不能适应钢铁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产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难选赤铁矿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鲕状赤铁矿就是其中的一种。鲕状赤铁矿石因原矿品位低,形态复杂,加之选矿成本高,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难选铁矿石之一,而采用传统的选矿方法亦难以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利用从广西某温泉和大冶铜矿等地采集来的三种溶磷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以下简称At.f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以下简称At.f菌)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sp.)的浸矿研究,从中发现:1)在低矿浆浓度条件(1%)下,与单一菌浸矿相比,将At.f和At.t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后,细菌能明显提高铁矿石的脱磷率,其中最佳混合比例为(At.f:At.t)1:3,通过进一步XRD和SEM分析后发现,混合菌较At.f单独浸矿相比,能减少代谢产物铁矾沉淀的生成量,从而更利于矿粉与细菌的接触,提高细菌的脱磷率。而适当降低培养基中能源物质FeSO4和硫粉的含量,仍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脱磷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固相的硫含量。2)通过改变At.f菌的培养基成分后发现,能源物质Fe2+的存在形式对其生长和浸矿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含FeCl2的培养基中,由于过量Cl-存在,对At.f的生长和浸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对采集于大冶铜矿的野生菌进行富集和纯化,通过逐渐改变培养基中FeSO4和葡萄糖的比例,选育出一株异养菌Sphingomonas sp.,该菌能利用有机能源物质进行化能异养。对浸矿的研究后发现,Sphingomonas sp.较At.f和At.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低矿浆浓度条件下,能显著提高矿石的除磷率,同时也解决了固相成分中元素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矿浆浓度是制约磷浸出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0
  1.1 我国铁矿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0-11
  1.2 现有选矿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12
  1.3 溶磷微生物  12-13
    1.3.1 我国生物冶金的发展  12
    1.3.2 微生物对磷的转化  12-13
    1.3.3 细菌的溶磷作用  13
    1.3.4 真菌的溶磷作用  13
  1.4 影响微生物浸出的主要因素  13-16
    1.4.1 微生物的性质  13
    1.4.2 矿石的性质  13-14
      1.4.2.1 矿石粒度  14
      1.4.2.2 矿石的化学成分  14
    1.4.3 环境条件  14-16
      1.4.3.1 温度  14
      1.4.3.2 介质pH值  14
      1.4.3.3 金属离子浓度  14-15
      1.4.3.4 表面活性剂  15
      1.4.3.5 培养基  15-16
  1.5 菌种的选育和鉴定  16-17
    1.5.1 菌种的选育  16
    1.5.2 菌种的鉴定  16-17
  1.6 生物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8
  1.7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8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8-20
    1.8.1 研究目标  18
    1.8.2 研究内容  18-20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0-29
  2.1 实验材料  20-24
    2.1.1 菌种  20
    2.1.2 实验药剂  20-21
    2.1.3 培养基  21
    2.1.4 铁矿样  21-24
      2.1.4.1 矿样制备  21-22
      2.1.4.2 矿石化学成分  22-23
      2.1.4.3 矿物组成及含量  23
      2.1.4.4 磷的存在形态及矿物粒度特性  23-24
  2.2 实验仪器  24
  2.3 实验方法  24-26
    2.3.1 灭菌方法  24-25
    2.3.2 细菌培养方法  25
    2.3.3 细菌浸矿方法  25-26
  2.4 分析方法  26-29
    2.4.1 pH测定  26
    2.4.2 细菌活性的测定  26
    2.4.3 细菌浸磷效果的测定  26-29
第3章 硫杆菌的培养特性研究  29-36
  3.1 At.t菌  29-31
    3.1.1 细菌学描述  29
    3.1.2 菌种的富集及培养特性  29-30
    3.1.3 菌种的纯培养特性  30-31
  3.2 At.f菌  31-34
    3.2.1 细菌学描述  31-32
    3.2.2 菌种的富集及培养特性  32-33
    3.2.3 菌种的纯培养特性  33
    3.2.4 16SrRNA鉴定  33-34
  3.3 本章小结  34-36
第4章 混合菌浸矿最佳混合比例研究  36-44
  4.1 实验方法  36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40
    4.2.1 混合菌生长特性研究  36-38
      4.2.1.1 pH值  36-37
      4.2.1.2 Fe~(2+)氧化活性  37
      4.2.1.3 XRD分析  37-38
    4.2.2 混合菌浸矿研究  38-40
      4.2.2.1 pH值  39
      4.2.2.2 液相浸磷率  39-40
      4.2.2.3 固相浸磷率  40
  4.3 XRD分析  40-42
  4.4 SEM分析  42-43
  4.5 本章小结  43-44
第5章 能源物质对细菌浸磷的影响  44-47
  5.1 实验方法  44
  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46
    5.2.1 pH值  44-45
    5.2.2 液相浸磷率  45-46
    5.2.3 固相元素分析  46
  5.3 本章小结  46-47
第6章 矿浆浓度对细菌浸磷的影响  47-50
  6.1 实验方法  47
  6.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7-49
    6.2.1 pH值  47-48
    6.2.2 液相浸磷率  48
    6.2.3 固相元素分析  48-49
  6.3 本章小结  49-50
第7章 培养基对At.f菌浸矿的影响  50-57
  7.1 实验方法  50
  7.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0-56
    7.2.1 pH值  50-51
    7.2.2 Fe~(2+)氧化活性  51-52
    7.2.3 液相浸磷率  52-53
    7.2.4 固相浸磷率  53
    7.2.5 XRD分析  53-55
    7.2.6 SEM分析  55-56
  7.3 本章小结  56-57
第8章 Sphingomonas sp.培养特性研究  57-62
  8.1 菌种的分离纯化  57-59
    8.1.1 菌种的分离  57-58
    8.1.2 菌种的纯化  58-59
  8.2 菌种对能源物质的利用  59-60
  8.3 16SrRNA鉴定  60
  8.4 鞘氨醇单胞菌结构特征  60-61
  8.5 本章小结  61-62
第9章 Sphingomonas sp.与At.f混合作用研究  62-67
  9.1 实验方法  62-63
  9.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66
    9.2.1 菌液生长pH值  63
    9.2.2 矿浆pH值  63-64
    9.2.3 固相浸磷率  64
    9.2.4 XRD分析  64-65
    9.2.5 SEM分析  65-66
  9.3 本章小结  66-67
第10章 矿浆浓度的影响研究  67-74
  10.1 实验方法  67
    10.1.1 At.f:Sphingomonas sp.=3:1时矿浆浓度的影响  67
    10.1.2 At.f:Sphingomonas sp.=1:3时矿浆浓度的影响  67
    10.1.3 单独Sphingomonas sp.矿浆浓度的影响  67
  10.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7-72
    10.2.1 At.f:Sphingomonas sp.=3:1时矿浆浓度的影响  67-69
      10.2.1.1 pH值  67-68
      10.2.1.2 液相浸磷率  68-69
      10.2.1.3 固相浸磷率  69
    10.2.2 At.f:Sphingomonas sp.=1:3时矿浆浓度的影响  69-70
      10.2.2.1 pH值  69-70
      10.2.2.2 固相浸磷率  70
    10.2.3 单独Sphingomonas sp.矿浆浓度的影响  70-72
      10.2.3.1 pH值  70-71
      10.2.3.2 固相浸磷率  71
      10.2.3.3 XRD分析  71-72
  10.3 浸矿工艺条件初探  72-73
    10.3.1 实验方法  72
    10.3.2 结果与讨论  72-73
  10.4 本章小结  73-74
第11章 细菌溶磷机理分析  74-83
  11.1 微生物溶磷机理研究现状  74
  11.2 硫杆菌浸矿机理研究  74-76
  11.3 Sphingomonas sp.浸磷机理研究  76-80
    11.3.1 硫酸与Sphingomonas sp.浸矿的比较  76-78
      11.3.1.1 实验方法  76
      11.3.1.2 结果与讨论  76-78
    11.3.2 Sphingomonas sp.溶解Ca_3(PO_4)_2实验  78-79
      11.3.2.1 实验方法  78
      11.3.2.2 结果与讨论  78-79
    11.3.3 Sphingomonas sp.最佳浸矿时间研究  79-80
      11.3.3.1 实验方法  79
      11.3.3.2 结果与讨论  79-80
  11.4 数学分析  80-81
  11.5 本章小结  81-83
第12章 结论  83-85
参考文献  85-89
致谢  89-90
附录(一)  90-91
  At.f 菌测序结果  90-91
附录(二)  91-92
  Sphingomonas sp.测序结果  91-92
附录(三)  92

相似论文

  1. 溶磷菌的筛选、溶磷条件优化及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研究,S513
  2. 低品位铁矿石的循环流化床焙烧提铁及降磷试验研究,TD951
  3. 三种不同浸矿体系中细菌种群结构的DGGE分析,TD925.5
  4. 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微生物除磷工艺研究,TD925.5
  5. 云南某难选鲕状赤铁矿磁化焙烧试验研究,TD951
  6. 宁乡式铁矿石选矿方法研究,TD951
  7.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cox、cup和iro基因在亚铁氧化中的作用比较分析,TF18
  8. 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抗氟基因工程菌的构建,TD925.5
  9. 嗜酸亚铁硫杆菌热激蛋白GroEL和GroES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Q93
  10. 喜温硫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建立及抗砷机制初步探讨,Q93
  11. 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生长与浸矿过程模型及过程在线监测与控制研究,TF18
  12. 抗汞载体的构建及在喜温硫杆菌中的表达,Q78
  13. 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硫杆菌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Q78
  14.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鉴定及其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的研究,Q93
  15. 中等高温浸矿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度嗜热混合细菌浸出铁闪锌矿研究,TF18
  16. 高磷赤铁矿酸浸降磷及浸出液综合利用的研究,X751
  17. 低品位复杂硫化铜矿生物浸出的研究与应用,TD952
  18. 具有高的亚铁氧化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工程菌构建,Q939.97
  19. 嗜铁钩端螺旋菌在砷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X172
  20. 三类生物冶金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其与矿物作用研究,TF1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冶金技术 > 微生物冶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