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孝经纬》研究

作 者: 于涌
导 师: 曹胜高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谶纬 《孝经纬》 汉代思想 性情论 道德规范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谶纬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中的特殊现象,是构成汉代文化品格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谶纬的研究是全面认识汉代思想特征的基础。我国大陆在谶纬研究上起步较台湾地区、日本学者晚,在单独纬书研究上也主要集中在文献的整理以及经书和纬书关系的比较讨论上。对单独纬书在汉代乃至中国思想史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不够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孝经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考辨,对《孝经纬》在汉代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在汉代道德建设方面的贡献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共分四章,以下分述之:第一章追本溯源,从字义衍变及言语习惯上纠正学术界对“五经六纬”的误解,认为“五经六纬”并非指谶纬文献,而只是汉代对“天地之数”的一种习惯性表达。在谶纬作者问题上,本文通过论证,提出博士弟子有造作谶纬的可能。在《孝经纬》篇目演变上,本文继承前人学者观点,认为《援神契》、《钩命诀》两部主体由于篇幅过大,在隋代以前很可能单独成篇,故而《隋书·经籍志》不将此二篇列入“七经纬”之中。同时本章对纬书篇名与道教关系也进行了部分论述。第二章在对《孝经》与《孝经纬》的关系上的考察继承前人观点并有所开拓,认为《孝经》在汉代地位的提升与《孝经纬》的造作关系密切。《孝经》对《孝经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孝经·感应章》上,在继承了先秦“言孝必及神”的观念基础上,更影响了《孝经纬》物感说的大量造作。第三章集中论述了《孝经纬》在汉代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价值。首先对《孝经纬》与汉代伦理思想发展进行考察,讨论了五行与五伦的关系以及“卦气说”与人伦解说的关系。通过对先秦“性情论”发展过程的描述,讨论了《孝经纬》在性情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阴阳、魂魄、动静、性情等先秦时期的概念在谶纬这里趋于融合。同时考证了汉代礼制制度中的诸多名词如明堂、灵台、三老、五更等在《孝经纬》中的阐释及意义。第四章以物感、灾异、祥瑞、星象等角度切入,讨论了《孝经纬》对汉代道德主体的劝诫和规范,认为《孝经纬》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宣扬孝道的同时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约束模式的基本雏形。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从南阳地区画像石看谶纬中的神话结构,K879.4
  2. 汉代思想文化传播控制机制研究,K234
  3. 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I206.2
  4. “究天人之际”,K234
  5.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I207.22
  6. 神人抱鱼铜带钩研究,K875
  7. 李觏礼论研究,B244
  8. 理解与融通,B244.5
  9. 明代格调派诗学理论辨析,I207.22
  10.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文艺观研究,K877.5
  11. 中国传统孝道探析,B82-092
  12. 朱熹与李退溪之理气性情论比较研究,B244
  13. 当代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研究,D262.3
  14. 汉代小说史叙论,I207.41
  15. 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J209.2
  16. 明代白话小说与谶纬文化,I207.41
  17. 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G641
  18. 汉代谶纬天论研究,K234
  19. 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I206.2
  20. 审慎理性作为道德基础的意义与限度,B82-02
  21. 论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D630.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