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

作 者: 宋黎黎
导 师: 刘飞滨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明前期诗坛 前七子 格调论 性情论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代中期,前七子发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文学复古运动,在诗歌方面主张“诗必盛唐”,明确提出宗法唐诗的诗学主张。但是,明代诗坛的宗唐思想并非始于前七子。早在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就已成为诗学思潮的主流。本文认为明前期诗坛的宗唐思想,为前七子“诗必盛唐”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格调论性情论是从明初诗人到前七子一直贯穿下来的两个非常突出的诗歌理论。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明前期诗坛的宗唐思想对前七子的影响。上篇主要研究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本章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节介绍明初吴中诗人高启重视和师法唐人格调的诗学主张;第二节着重分析明初闽中诗人高棅在其《唐诗品汇》中所体现出的推崇盛唐诗歌的格调视野;第三节论述茶陵派李东阳的“以声辨体”的格调理论;第四节阐述前七子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思想,重点分析前七子的宗唐格调思想对明前期诗坛格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下篇主要研究宗唐思想下的性情论。本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分析明初浙江诗派“诗本性情”的诗歌理论;第二节阐述台阁派所主张的推崇盛唐、宗法杜甫的诗歌性情理论;第三节论述前七子“诗必盛唐”主张下的诗歌性情论。前七子主张以诗人性情作为诗歌的本质,最推崇盛唐诗歌性情,这种诗学思想正是受到了前期诗坛宗唐性情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前言  6-13
  一、关于明前期诗坛的时间界定  6-7
  二、关于前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  7-8
  三、研究现状及基本构想  8-13
上篇 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  13-29
  第一节 高启格调理论的提出  13-15
  第二节 高棅“声律正变”说的格调视野  15-22
  第三节 李东阳“以声辨体”的格调论  22-25
  第四节 前七子“诗必盛唐”主张下的格调论  25-29
下篇 宗唐思想下的性情论  29-43
  第一节 浙江诗派的“诗本性情”论  29-32
  第二节 台阁派的“鸣盛法杜”论  32-37
  第三节 前七子“诗必盛唐”主张下的性情论  37-43
结语  43-44
附录  44-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I206.2
  2. 顾璘与明中叶文学思潮,I206.2
  3. 杨慎诗学与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I207.22
  4. 郑善夫诗歌研究,I207.22
  5. 理解与融通,B244.5
  6. 康海文学研究,I206.2
  7. 王世懋的诗歌理论,I207.22
  8. 明代格调派诗学理论辨析,I207.22
  9.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文艺观研究,K877.5
  10. 王九思文学研究,I206.2
  11. 朱熹与李退溪之理气性情论比较研究,B244
  12. 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I207.22
  13. 李梦阳研究,I206.2
  14. 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I206.2
  15. 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J209.2
  16.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17.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18.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9.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20.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21. 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