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西音乐融合的典范

作 者: 赵晶媛
导 师: 赵会生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民族化 中西方音乐文化 融合 马思聪 思乡曲
分类号: J6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研究马思聪《思乡曲》创作的取材、表现手法以及音乐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总结马思聪在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中所展现的音乐风格和内涵。以马思聪等人的“民族化”创作风格为代表,从中归纳总结出近现代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和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意在通过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为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更好的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思乡曲》的创作过程出发,探索马思聪关于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音乐风格,并对马思聪民族化道路上的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及其特征作以简要总结;第二部分,通过对《思乡曲》在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以及所体现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发展途径进行具体的阐述,归纳总结出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总体特征;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思乡曲》作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要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创造出具有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音乐作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11
  (一) 选题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  7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7-11
一、《思乡曲》的民族化特点  11-22
  (一) 《思乡曲》的创作过程  11-13
  (二) 《思乡曲》所展现的马思聪的音乐风格  13-15
  (三) 马思聪民族化特点形成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15-22
二、《思乡曲》折射出的中国近代小提琴艺术发展道路  22-27
  (一) 《思乡曲》在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2
  (二) 《思乡曲》所体现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发展途径  22-23
  (三) 中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主要特征  23-27
三、《思乡曲》的创作给中西音乐文化融合带来的成功经验  27-34
  (一) 《思乡曲》的创作是以西方音乐文化基础为根基的  27-28
  (二) 《思乡曲》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追求  28-33
  (三) 《思乡曲》作为中国小提琴作品的代表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  33-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2. 多传感器组网及反隐身、抗干扰接力跟踪技术研究,TN953
  3.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TP391.41
  4.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5.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6.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7. 红外超光谱图像的虚拟探测器研究,TP391.41
  8.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9.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10. 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TP751
  11.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2. 利用GST-标签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HPV 58 E7蛋白,R392
  13.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14.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15.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16.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17.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Q814
  18. 海上平台消防系统研究,U698.4
  19. 稻瘟病菌SNAR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gsec22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20. 猪白细胞介素2/6嵌合基因的融合表达及活性研究,S858.28
  21.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结合类M蛋白亚单位灭活疫苗的研制,S858.28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 > 小提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