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株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对策研究

作 者: 刘晓晟
导 师: 罗定提
学 校: 湖南工业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株洲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发展 路径探究
分类号: F7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尽管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早已有之,并且早在90年代就引入中国,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及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不计其数,但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却一直难以有所突破,有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实践也一直都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难以扩展到整个社会当中。本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关理论研究,如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内涵、特征、原则、意义、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供借鉴。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经济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株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株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然后结合株洲市的客观实际,研究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提出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选择及相关支撑体系的构建,为湖南乃至全国的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提供借鉴。株洲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株洲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今天,迫切需要一个强健的生产服务体系作支撑。目前,株洲市已初步形成以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集聚空间,如芦淞服饰城、石峰物流中心、荷塘商贸次中心、高新技术集聚区。尽管株洲生产性服务业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远远没有成为株洲经济的引擎,集聚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结构不优、总量偏小、环境欠佳的问题,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与工业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还不能满足株洲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造成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城市区位、政策、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方面,从优势上看,株洲市制造业实力雄厚、交通地理优越、有相关政策扶持,为株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城市化和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需求空间还有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株洲生产性集聚发展。按照株洲市全域发展的要求,加快优质服务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结合株洲市的城区区域划分,构筑“一区两中心三圈四点”空间发展格局。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职业教育业、商贸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在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要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政府引导功能;要明确产业导向合理布局集聚区域;要优化提升结构突出集聚发展重点;要加强产业依托形成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保障体系如资金保障体系、制度支撑体系和人才支持体系,扶持集聚区发展完善,落实服务业发展创新,突出技术引领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3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目的  12
    1.1.3 研究意义  12-13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18
    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13-14
    1.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和分类  14-16
    1.2.3 产业集聚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16-17
    1.2.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内涵、特征  17-18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8-19
    1.3.1 研究思路  18
    1.3.2 研究方法  18-19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9-21
    1.4.1 研究重点  19
    1.4.2 研究难点  19
    1.4.3 研究创新点  19-21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24
  2.1 交易费用理论  21
  2.2 新古典学派的外部经济理论  21-22
  2.3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22-23
  2.4 新经济地理学的收益递增理论  23
  2.5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验研究  24-32
  3.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  24-27
    3.1.1 纽约曼哈顿中心区发展模式研究  24-26
    3.1.2 伦敦金融城中心城区发展模式研究  26-27
  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内经验研究  27-31
    3.2.1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实践研究  28-29
    3.2.2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实践研究  29-31
  3.3 国际与国内经验研究的启示  31
  3.4 本章小结  31-32
第四章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32-48
  4.1 基本概况  32-34
  4.2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结构分析  34-36
  4.3 政策状况  36-37
  4.4 集聚状况  37-39
  4.5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39-40
  4.6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问题成因分析  40-44
    4.6.1 基于 GEM 模型的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1-42
    4.6.2 内部原因分析  42-43
    4.6.3 外部原因分析  43-44
  4.7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优劣分析  44-46
    4.7.1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优势  44-46
    4.7.2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劣势  46
  4.8 本章小结  46-48
第五章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48-56
  5.1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  48-51
    5.1.1 总体目标  48
    5.1.2 空间布局  48-50
    5.1.3 发展重点  50-51
  5.2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选择  51-53
    5.2.1 加强政府引导功能  51-52
    5.2.2 合理布局集聚区域  52
    5.2.3 突出集聚发展重点  52-53
    5.2.4 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53
  5.3 株洲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保障体系  53-55
    5.3.1 构建资金保障体系  53-54
    5.3.2 完善制度支撑体系  54
    5.3.3 创新人才支持体系  54-55
  5.4 本章小结  55-5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56-58
  6.1 研究总结  56-57
  6.2 研究展望  57-58
参考文献  58-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F426.4;F224
  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研究,F424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719
  4.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服装制造业的影响研究,F223
  5.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关系研究,F426.4;F224
  6.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F424;F224
  7. 基于产业能级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F719
  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苏南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127;F224
  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F424
  10. 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F719
  11. 基于博弈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F224.32
  12. 生产线服务业集聚的行业、区位差异仿真比较研究,F224
  13.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研究,F719
  14. 株洲近郊景观色彩规划研究,TU986
  15. 株洲清水塘旧工业建筑外环境再设计研究,TU984.114
  16.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G639.2
  17. 国际生产性服务业承接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
  1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F424;F224
  19.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F224
  20.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研究,F719
  21.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F71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服务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