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股权激励机制下的高管自利行为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期权行权价操纵的分析

作 者: 张梦慧
导 师: 栾天虹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股票期权激励 高管自利行为 选择性信息披露 股利政策
分类号: F27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股权激励的设计初衷在于协同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以缓解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也是把“双刃剑”,将管理者薪酬与公司利益挂钩的同时,也滋生了高管的自利行为。当下,很多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受激励的高管并非通过自身努力以赚取薪酬,而是通过各种操纵手段,在股权激励这件合法“外衣”的遮盖下不劳而获。这不得不引发业内人士、监管层与学者的深思。为此,我国自2006年正式推行股权激励以来,就以各种法规文件来规范股权激励的发展。然而,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高管的自利行为依然存在。股票期权激励是股权激励最主要的形式,也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探讨的重点。国内现有文献大多从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定价与行权条件设置上入手,来探讨期权激励中是否存在高管的自利行为。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推出的220次期权激励草案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选择性信息披露和股权激励与股利水平关系两个方面检验了高管的自利行为。在选择性信息披露上,本文以超额累积收益作为代理变量,以探究高管是否倚仗其信息优势进行策略性的信息披露;本文进一步剖析个股的超额收益,观察其正式公告的披露情况,结果并未发现管理者选择性信息披露的有力证据,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并不相符。在股票期权激励与股利发放的关系探究上,本文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Logit回归的方法,发现期权激励公司的股票与现金股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激励公司,且在推出期权激励草案当年,公司的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水平随之升高。通过对高管自利行为的存在性检验后,本文就高管从中获取的额外收益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发现在已行权的32家样本公司中,高管累积获取8875万元(CAR)和4280万元(BHAR)的超额收益。最后,结合我国相关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本文对上述两种自利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证实了管理者通过高送转与高额现金股利发放,达到削弱行权价、最大化其激励薪酬的目的。相对于国内已有研究,本文在高管选择性信息披露的检验上,突破了只对样本总体均值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了个股的超额收益;在股票期权激励与股利水平的关系探讨中,本文增添了期权激励与现金股利的关系研究;此外,本文在高管自利行为存在性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高管从中谋取的超额收益。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3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9-10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0-12
    一、研究方法  10-11
    二、研究框架  11-12
  第三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2-13
第二章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下高管自利行为的文献综述  13-20
  第一节 行权价操纵的文献回顾  13-17
    一、行权价操纵:选择性信息披露  13-14
    二、行权价操纵:择机期权授予  14-16
    三、行权价操纵:盈余管理操纵  16
    四、行权价操纵:高额股利发放  16-17
  第二节 行权条件设计的文献回顾  17-18
  第三节 文献评述  18-20
第三章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下高管自利行为的理论分析  20-29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  20-23
    一、股权激励的相关法规  20-21
    二、股票期权激励授予程序  21-22
    三、国内外制度背景比较  22-23
  第二节 高管自利行为的动机分析  23-24
  第三节 高管自利行为的途径分析及假设  24-29
    一、选择性信息披露假设  25-26
    二、高水平股利发放假设  26-29
第四章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下高管自利行为的实证检验  29-46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29-30
  第二节 选择性信息披露分析  30-37
    一、行为初探—整体平均超额累积收益  30-32
    二、进一步探究—分样本观察  32-35
    三、原因挖掘—正式公告披露探析  35-37
  第三节 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  37-44
    一、思路与步骤  37
    二、配对样本T检验  37-39
    三、Logit回归  39-44
  第四节 高管自利行为的手段比较  44-46
第五章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下高管自利行为的利益分析  46-52
  第一节 高管获益的计算方法  46-48
  第二节 高管自利行为的经济结果  48-52
    一、高股利与非高股利公司的高管收益比较  48-49
    二、高股利公司中高管的超额收益  49-52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2-55
  第一节 研究结论  52-5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53-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9-60

相似论文

  1. 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者保护关系的实证分析,F224
  2.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F276.6;F224
  3.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F224
  4.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的研究,F832.51
  5.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问题探析,F271
  6. 我国上市公司人力资本财务激励研究,F276.6
  7.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实证研究,F832.51;F224
  8.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922.287
  9.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F832.51;F224
  10. 我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问题的研究,F272
  11.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12. 关于我国企业实施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F271
  13. 中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F275
  14. 基于经理人绩效分类矩阵模型的股票期权机制研究,F832.51
  15. EVA在我国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中的应用研究,F832.33
  16.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索,F832.2
  17. 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研究,F224
  18. 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912.29;D912.28
  19.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效应与问题研究,F276.6
  20.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F832.51
  21.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效应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企业行政管理 > 企业领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