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闻报道中的网络意见呈现-基于《中国青年报》网友言论报道的内容分析

作 者: 计慧慧
导 师: 薛国林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网络意见 “网友”形象 框架分析 中国青年报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带来了新闻发布途径和信息获取来源的多元化,也改变了旧有的新闻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媒体从业者转向网络寻找新闻线索,翻开报纸,随处可见“网友说”、“网友大呼”、“网友踢爆”、“网友表示”等诸如此类的内容,网友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网友对新闻人物的看法、网友的内幕爆料、甚至网友无意中使用或创造的词汇,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这些现象毫无疑问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但其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2008至2012五年间的网络意见报道作为内容分析对象,筛选后共得到535份样本,通过基本资料统计、新闻报道如何呈现网友言论,以及如何构建网友形象三个维度深入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报道中所引网络意见介于事实与观点之间,常常被统一并放大,成为新闻报道意见的支撑,而“网友”也被建构为提供事实或观点的、普遍化无差别的、匿名但理性的、具备代表性的“多数公众”,他们的意见和观点总是正确的,能够对牵扯到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作出全面、客观、理性的冷静判断。通过框架分析可知,这种结果是源于媒体本身在新闻素材选择上注重与社会现实互动,在意见建构中力求与报道本身倾向趋同。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网络意见新闻呈现中存在着报道偏向挑战新闻真实、“公众意见”代表性断裂、方法失范误导新闻呈现三大问题,要求传统媒体从业者以严谨、客观、求实的态度捍卫新闻品质,并尽可能通过科学、系统、理性的方法得出精确、权威、可信的结论或数据,从而全面、客观、平衡地呈现网络意见。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7
1 绪论  7-26
  1.1 问题的提出  7-8
  1.2 研究现状综述  8-13
  1.3 研究方案说明  13-18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8-26
2 《中国青年报》网友言论报道的特点  26-38
  2.1 基本资料统计结果描述分析  26-28
  2.2 新闻报道如何呈现网友言论  28-33
  2.3 新闻报道如何建构网友形象  33-38
3 框架分析视角下网络与新闻报道的意见流动  38-62
  3.1 网络意见新闻呈现的偏向  38-48
  3.2 新闻报道中的“网友”形象建构  48-55
  3.3 网络意见报道的新闻框架  55-62
4 网络意见新闻呈现中的问题与反思  62-72
  4.1 报道偏向挑战新闻真实  62-64
  4.2 “公众意见”代表性断裂  64-66
  4.3 方法失范误导新闻呈现  66-72
结论与讨论  72-75
注释  75-79
参考文献  79-84
附录一 编码说明书  84-88
附录二 主要变量操作标准  88-90
图表索引  90-92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92-93
后记  93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G206
  2. 网络政治动员中意见领袖的行为分析及规制,G206
  3. CNN对华政治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分析,G212.2
  4. 不同湖泊刀鲚种群形态和遗传变异的研究,S917.4
  5. 中美环境新闻比较,G212
  6. 我国主流网媒框架效果研究,G206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议题建构研究,G206
  8. 《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的框架分析,G212
  9. 危机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G206
  10. 英语介词over,above,below,under的认知学习,H314
  11. 我国网络社区版主研究,G206
  12. “新闻自由”与“权力的媒介”,G219.712
  13. 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S917.4
  14. 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J905
  15. 基于复杂网络的若干动态机制研究,O157.5
  16. 基于半坡博物馆的考古术语英译研究,H315.9
  17. 口碑传播网络中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G206
  18. 网络意见领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以数码产品为例,G206
  19. 公共知识分子的传媒表达-以《中国青年报》时评为例,G206
  20. 《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版调查性报道研究,G212
  21. 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研究,R28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