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被媒介异化的人的单向度生存

作 者: 王菲
导 师: 滕朋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异化 新媒介 媒介依赖 单向度生存
分类号: G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在技术的支撑下,社会生活飞速前进,人类的认知领域得到了拓展,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使其负效应逐渐凸显出来,技术与人的关系也因为人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变质,技术本应是人的从属物,却异化为控制人的工具。在自媒体时代,新媒介技术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力量,也同样存在异化的可能性,以网络媒体为代表性的新媒介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多年形成的思维习惯,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变化是参与其中的大众所无法察觉的,就如鱼儿无法察觉自己在水中一样。本文是以异化的概念为理论基础,从西方学者不同的异化理论入手,研究新媒介技术,阐述新媒介技术引起异化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分析技术异化引起的人的异化,人被异化为技术的奴隶,并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异化以由人引起的,也是作用于人的效应,同时要改变异化也必须由人采取措施。第一章为绪论,就论文写作的选题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以自媒体时代大众对媒介的使用为背景,梳理国内外关于技术异化理论的分析以及新媒介技术异化的相关阐述文章。第二章为异化及技术异化发生机制的原因分析。首先分析了异化的概念,异化是舶来词汇,经过马克思的论述流行开来,其次分别阐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关于异化的分析,本文认为异化了的客体存在多种形式,而新媒介技术是技术领域最新的异化形式。最后分析了技术异化产生的三个不同方面的原因,包含于技术自身的属性,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对于技术的过渡依赖。本文通过梳理异化的概念与成因,从本质上对于异化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以异化的基础分析新媒介技术的异化力量。第三章为新媒介技术异化与人的异化。在新媒介时代,人与技术关系的变化使得新媒介技术异化的程度加深,而技术异化最终带来的是人的异化。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技术异化的影响,第一方面是分析新媒介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因素,技术本身的性质因素导致的技术异化和受众角度解读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新媒介技术的各种特性使得技术成为生活中的有力工具,而受众对于新媒介的依赖问题也导致技术异化的问题愈演愈烈。依据对于新媒介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论述人在自媒体时代的单向度生存的现状,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就如马尔库塞所提出的概念—单向度的人。本文的论述重点就落点于由于技术异化造成的人的单向度生存现状,人被技术所控制和奴役,缺乏了对于技术的辨别能力,满足于技术所给予的虚假的需求。最终论落为面对庞大的技术力量所构建的社会中的单向度社会人。第四章为被异化人的反思。反思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意识到我们已经成为被技术所控制的人,才能反思对于技术的态度,从而改变行为方式,因此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为被异化人觉醒的关键因素;第二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变化造成了技术异化的前提条件,人沉迷于虚拟的交往行为,利用新媒介技术所创造的新的媒体中介物来满足各种交往行为的实现,最终脱离现实存在,因此回归理性的交往行为成为人们避免异化的途径;第三,通过媒介他律避免异化的产生。从机器大工业时代到新媒介时代,技术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我们依赖着技术的力量改变环境、经济、社会和人,同样人为了某种目的继而不断的创造某种技术,但是一旦技术脱离了人的控制,就极易变为控制人类的工具,继而产生了技术的异化,技术散发的强大权力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生存方式和思想模式。因此,本文寄希望于唤醒大众的深层次认知,提高理性辨别能力,避免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和过度依赖。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立论依据  10-11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理论价值  10-11
    1.1.3 现实意义  11
  1.2 文献综述  11-14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14
  1.3 研究方案  14-16
    1.3.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5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5-16
第2章 异化与技术异化的三个维度  16-26
  2.1 异化概念  16-17
  2.2 异化理论溯源  17-22
    2.2.1 西方哲学界的异化理论  17-18
    2.2.2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18-20
    2.2.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异化思想  20-22
  2.3 技术异化的发生机制  22-26
    2.3.1 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不可规约的技术异化  22-23
    2.3.2 社会异化形成的技术异化  23-24
    2.3.3 人的异化生成的技术异化  24-26
第3章 新媒介技术异化与人的异化  26-47
  3.1 媒介化生存下异化的成因  27-39
    3.1.1 人与技术——新媒介技术特性  27-33
    3.1.2 人与技术——受众研究解读  33-39
  3.2 被异化人的单向度生存  39-47
    3.2.1 主体思维变革  41-43
    3.2.2 新媒体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43-47
第4章 异化的反思  47-51
  4.1 人的主体性复归  47-49
  4.2 人与人的交往理性的回归  49
  4.3 媒介他律的实现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4
致谢  54-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5

相似论文

  1.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2.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4.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5.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6.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7.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8. 变异翻译的个案研究,I046
  9. 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研究,B565.59
  10.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研究,B089.1
  11. 试论技术与人的自由,B038
  12. 论人的本质的实现,B038
  13.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及意义,B515
  14. 《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A811
  15. 《红楼梦》诗词歌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I046
  16. 男权主义的哲学批判,C913.14
  17. 《自动钢琴》—走向理性的毁灭,I712.074
  18.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9.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20. 对“人性化”设计的反思,J524
  21. 新媒介语境对电视调查性报道叙事的影响因素分析,G2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传播媒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