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市石岐区为例

作 者: 梅征
导 师: 涂艳国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流动 流动机制
分类号: G6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教育的均衡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教育的均衡关键在师资的均衡。师资要均衡,首要任务是保证教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校际间师资水平的相对均衡,缩小校际差距。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研究思考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都在进行教师流动的研究和实践,但由于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差异,实施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尝试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流动入手,以中山市石岐区为例,通过对教育基础相对较好的中心老城区开展教师流动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调查和研究,指出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的教师流动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相对封闭,亟需更新,教师流动与学校品牌建设矛盾突显等问题,并重点提出了四点对策性的建议,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流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要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流动中来;革新制度,打破教育人事关系的制约和校际壁垒,淡化“校籍”界限,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创新学区,建立校际联盟,实现联盟体内教师的流动与资源共享;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9
  (一) 问题的提出  10-12
    1、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10-11
    2、学校发展的需要  11
    3、教师流动实践的需要  11-1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1、国内相关研究  12-14
    2、国外相关研究  14-16
  (三) 研究意义  16-17
    1、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6
    2、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6-17
  (四) 研究方法  17-19
    1、文献研究法  17
    2、访谈法  17-18
    3、实验法  18
    4、比较法  18-19
一、教师流动概述  19-25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9-20
    1、义务教育  19
    2、教师流动  19-20
    3、教师流动机制  20
  (二) 教师流动的理论依据  20-22
    1、教育公平理论  20
    2、人才流动理论  20-21
    3、心理学理论  21-22
  (三) 教师流动的意义  22-25
    1、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2-23
    2、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有效利用教师资源  23
    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有利于化解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  23
    4、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有利于增强学校活力,推动学校特色均衡发展  23-25
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实践探索  25-35
  (一) 石岐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整体状况  25-29
    1、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25
    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25-28
    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特点  28-29
  (二)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主要措施  29-31
    1、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教师流动提供外部支持  29-30
    2、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校际间教师流动  30-31
  (三) 实施教师流动政策取得的成效  31-35
    1、优化教师资源,提高了师资的使用效率  31-32
    2、激发教师积极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32-33
    3、激发组织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内部稳定和发展  33
    4、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33-35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  35-45
  (一) 存在的问题  35-39
    1、教师流动政策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  35-36
    2、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亟待创新  36-38
    3、教师流动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矛盾凸显  38-39
  (二) 对策性建议  39-45
    1、更新观念:教师流动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39-40
    2、革新制度:打破教师人事关系的制约和校际壁垒  40-42
    3、创新学区:建立校际联盟,实现联盟体内教师的流动与资源共享  42-43
    4、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机制和监督机制  43-45
结束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9
后记  49

相似论文

  1. 基于SEM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4.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5.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6.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7. 西安市莲湖区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探索,G522.3
  8. 义务教育择校现状及合理性探究,G522.3
  9. 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视同仁”教育政策执行研究,G521
  10.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倦怠,G451.1
  1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管理研究,G472
  12. 义务教育阶段补习机构研究,G522.3
  13. 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问题研究,G525.1
  14. 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变迁研究,G525.1
  15.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中县级政府责任初探,G522.3
  16. 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与重构,G522.3
  17. 传统民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中的变化与发展研究,G633.951
  18. 义务教育纵向财政失衡及其矫正,G522.3
  19.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与使用法治化研究,G522.3
  20.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制度的经济学研究,G522.3
  21.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研究,G52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班主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