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

作 者: 张会杰
导 师: 陈玉琨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教育评估 公信力 信任危机 “管、评”机制 有限信任
分类号: G40-05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转型期中国教育评估的信任困境和基于公信力提升的评估秩序建构,是现阶段教育评估及教育管理必须面对的颇具挑战的基础性问题,开展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要。本论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基于文献研究、思辨分析、采用开放式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教育评估实践中的“信任难题”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与学理回应。本文首先描述并呈现了当前社会诸领域出现的“信任危机”以及教育评估实践中的“信任难题”,指出当前我国教育评估存在公信力低下这一现实困境;在详细回顾信任研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的问题关注。因“公信力”是汉语世界的新词汇,本研究对“公信力”的概念界定,相近概念的辨析及公信力在教育评估概念地图中的位置坐标等予以较多着墨。研究细致分析了教育评估实践的公信力诉求及其特性,揭示公信力这一概念的公共性、关系性、整合性以及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艰巨性。其次,对教育评估公信力的影响要素进行解释性建构。本研究以评估相对人、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评估的期望为出发点,对评估参与者的诚信与诚实、评估活动的公正与准确、权威与利害,评估过程中的参与协商及舆情引导等进行详细论证,对社会系统性因素,如传统的信任文化及特点、教育规模与价值观多元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教育评估在“去行政化”的转型过程中,人们对评估的期望正在发生变化,这直接促成教育评估公信力的信任结构变迁。影响要素的分析为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途径的探讨奠定基础。再次,研究结合评估发展四阶段的划分,指出教育评估公信力的信任指向分别对应于测量、描述、判断、价值协商等层级,人们的普遍信任在教育评估“硬核”与“保护带”上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研究还概括了威慑型公信力、批判型公信力,以及自致型公信力的关键特征及其效应。强调区分公信力层级结构及品质类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揭示公众普遍信任指向及信任标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对评估公信力现象进行了历史及中外比较,还对评估公信力的双重面相,即普遍信任与广泛质疑共存之悖论状态进行了分析解释。伴随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公众的质疑能力和舆论环境对评估公信力亦将产生影响。教育评估与信任问题关联密切,本文论证了教育评估中的有限信任及其特征。基于人类才德的非完善性,教育评估中的有限信任是合理的,相比于充分信任与不信任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分析并揭示出评估实践中不信任与信任胶合共生这一实然状态,并对评估中信任关系的非对称性进行了概括,基于“办”之责任与自由,对教育的“管、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指出,教育及学术的公共属性要求管理主体履行底线意义上的监管职责,以保证教育教学及学术供给的基本水准。在“办”之资质得以确认的基础上,“管、评”分离,管理主体应致力于对教育评估公正秩序的维护上,严格限制行政权力对具体教育教学及学术活动的干预及控制。现阶段国内教育评估中“管、评”失衡,选拔评优评估供给过剩而认可保障性评估供给严重不足,以致于形成“善意”的摧残。评估公信力由信任与不信任共同驱动,不信任作为外部压力促压却并不必然促进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改善,教育评估发展及其公信力的提升需要优化信任纾解不信任。这一思路有助于澄清公信力问题争论上的误区,同时认识和发现不信任之于公共治理的潜在价值,该部分的分析论证是本研究重要的观念及理论创新,也是对当前信任研究的重要补充。最后,从范式转型与制度保障层面提出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策略及途径。基于信任的优化与不信任的纾解及超越,研究从明确权责,规范评估公共权力,完善教育评估立法,形成评估法治体系;转变管理职能,强化监管维护良序;发展智库,提升评估专业能力,设定评估标准,改善评估信用水平;加强监督制衡,防范道德风险,创设诚信评估环境,增进伦理自觉;制定执行细则,公开评估信息,促进互动协商,引导舆情民意;建立健全释疑机制,如开放思想市场,善待批评质疑,增设风险论证,建立健全元评估机制等六大方面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策略建议。这些建议寄期望于为现实问题的探讨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52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4-22
    一 转型社会各领域的“信任危机”  14-15
    二 教育及评估实践的“信任难题”  15-20
    三 教育评估困境之“公信力密钥”  20-22
  第二节 研究论域的论述与评析  22-44
    一 信任及公信力研究的述与评  22-34
    二 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的述与评  34-44
  第三节 分析框架及研究问题  44-47
    一 研究的分析框架  45
    二 研究的主要问题  45-47
  第四节 立论方法与研究意义  47-52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47-50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50-52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属性  52-70
  第一节 教育评估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52-61
    一 “教育评估”及双重属性  52-55
    二 “公信力”的词义解析  55-58
    三 教育评估公信力的界定  58-61
  第二节 教育评估实践中的信任诉求  61-64
    一 评估类型及其信任诉求  61-63
    二 作为信任品的教育评估  63-64
  第三节 概念辨析及评估公信力的特性  64-70
    一 相近概念及其辨析  65-66
    二 公信力的位置坐标  66-68
    三 评估公信力的特性  68-70
第三章 教育评估信任状态的影响要素  70-110
  第一节 施信者的评估期望及信任特征  70-78
    一 施信者的评估期望  70-74
    二 施信者的信任特征  74-78
  第二节 评估主体的诚信、公正与权威  78-92
    一 诚实与诚信:公信力的伦理认同  78-81
    二 公正与准确:公信力的专业信服  81-86
    三 权威与利害:公信力的利益依赖  86-92
  第三节 评估中的参与协商及舆情引导  92-100
    一 评估的公共参与及价值协商  92-95
    二 评估舆论的形成及舆情引导  95-100
  第四节 社会系统性因素对评估的影响  100-110
    一 传统的信任与评估文化  100-107
    二 教育规模与价值观多元  107-110
第四章 教育评估的信任结构及比较评析  110-148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信任结构及其指向  110-126
    一 基于四阶段的教育评估之信任层级  111-119
    二 评估的“硬核”“保护带”与信任指向  119-126
  第二节 信任标准及评估公信力的类型  126-132
    一 威慑型公信力及其特征  127-128
    二 批判型公信力及其特征  128-130
    三 自致型公信力及其特征  130-132
  第三节 教育评估公信力的比较及评析  132-148
    一 评估被信任状态的变迁及思考  133-139
    二 评估公信力的中外比较及借鉴  139-143
    三 评估公信力的双重面相及改进  143-148
第五章 教育评估中的有限信任及其机制  148-187
  第一节 基于非完善之人类才德的有限信任及特征  148-159
    一 评估中有限信任的合理性  148-153
    二 不信任与信任常胶合共生  153-155
    三 评估信任关系的非对称性  155-159
  第二节 基于“办”之责任与自由的“管评”机制  159-176
    一 督促责任的履行:“管”对“办”之资质的监管  160-166
    二 确保自由的竞争:“管”对“评”之秩序的维护  166-172
    三 “管、评”失衡:选拔评优过剩及善意的摧残  172-176
  第三节 信任与不信任的效应及评估公信力的提升  176-187
    一 评估公信力的双轮驱动及信任效应  176-178
    二 不信任促压着评估理论与实践变革  178-181
    三 提升公信力需纾解不信任优化信任  181-187
第六章 提升公信力:范式转型及制度保障  187-233
  第一节 形成评估法治体系,奠基法理信任  187-196
    一 明确权责,规范评估公共权力  188-190
    二 形成法治体系,奠基法理信任  190-196
  第二节 强化监管维护良序,转变管理职能  196-202
    一 强化监管,确保办学资质合格  196-199
    二 “管办评”分离,维护评估良序  199-202
  第三节 提升评估专业能力,改善信用水平  202-210
    一 发展智库,提升评估专业能力  202-206
    二 设立评估标准,改善信用水平  206-210
  第四节 创设诚信评估环境,增进伦理自觉  210-217
    一 创设诚信环境,增进伦理自觉  211-213
    二 加强监督制衡,防范道德风险  213-217
  第五节 公开信息促进协商,引导舆情民意  217-225
    一 制定执行细则,公开评估信息  217-219
    二 促进互动协商,引导舆情民意  219-225
  第六节 建立健全释疑机制,提升信任品质  225-233
    一 开放思想市场,善待批评质疑  225-228
    二 增设风险论证,健全元评估机制  228-233
第七章 结语  233-239
  一 研究结论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233-236
  二 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36-239
主要参考文献  239-258
附录1 部分访谈记录  258-270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70-271
致谢  271-272

相似论文

  1. 论林权登记制度,D923.2
  2.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文化特质及启示,G649.2
  3. 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D90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应对问题分析,G206
  5. 公共治理视野下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创新研究,G649.2
  6.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角色研究,G649.2
  7. 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研究,G640
  8. 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定位研究,G649.2
  9. 辽宁省小学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G629.2
  10. 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实现,D913
  1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D630
  12. 公共治理视野中高等教育评估供给的研究,G649.2
  13.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伦理探讨,G649.2
  14. 美国NAEP公民教育评估发展研究,G571.2
  15.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用户服务研究,G255.75
  1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G641
  17.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危机与重塑,C912.6
  18. 政府诚信建设研究,D630
  19. 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项目研究,G571.2
  20. 远程教育评估指标与方法的构建,G434
  21. 我国高等教育元评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 教育管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