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班额背景下个别化教学的行动研究

作 者: 王清
导 师: 潘洪建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促进发展
分类号: G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思潮的到来,个别化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班额的课堂中,难以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能适应、满足每一位学生具体的、有差异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大班额背景下进行个别化教学的行动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查阅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个别化教学的概念,指出个别化教学是以“面向群体,兼顾差异”为理念支撑,以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学习指导为载体,使全体学生获得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二部分:通过大班额个别化教学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获得该班个别化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困境,以此为依托,进行具体内容安排进行与动研究的方案设计第三部分:从探索大班额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和学习指导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大班额背景下的个别化教学的行动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第四部分:进行行动研究的结果分析,解析研究不足,并由此就:大班额个别化教学怎样常态化、个别化教学如何实现生生互助、如何处理大班额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指导的关系、大班额个别化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全文目录


目录  2-4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论  6-14
  一、问题的提出  6-7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7-8
  三、研究综述  8-12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4
第一章 大班额背景下的个别化教学概述  14-21
  一、个别化教学的概念  14-17
    (一) 个别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14-15
    (二) 个别化教学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5-17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17-19
    (一) 个别化教学是弥补大班额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途径  17-18
    (二) 个别化教学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18
    (三) 实施个别化教学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8-19
  三、个别化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19-21
    (一)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9
    (二) 建立良好的个别化师生关系  19-20
    (三) 重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20-21
第二章 大班额背景下个别化教学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21-29
  一、前期调查与问题分析  21-26
    (一) 个别化教学普遍受欢迎,而满意度不乐观  21-22
    (二) 个别化教学“走形式”,成效不够显著  22-24
    (三) 个别化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选择  24-25
    (四) 个别化评价“步履维艰”,难以展开  25-26
  二、研究方案  26-29
    (一) 研究目的  26
    (二) 研究内容  26
    (三) 研究对象、时间和研究地点  26
    (四) 研究步骤  26-29
第三章 大班额背景下的个别化教学行动研究实施  29-48
  一、采用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  29-35
    (一) 开展个别辅导  29-31
    (二) 组织伙伴学习  31-32
    (三)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2-35
  二、呈现大班额个别化教学策略  35-41
    (一) 教学目标个别化  35-37
    (二) 教学内容个别化  37-38
    (三) 教学方法个别化  38-40
    (四) 教学评价个别化  40-41
  三、开展大班额个别化学习指导  41-48
    (一) 对于优等生,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42-43
    (二) 对于中等生,彰显特长,培养个性  43-45
    (三) 对于后进生,增强自信,鼓励进步  45-48
第四章 研究效果评价与问题讨论  48-56
  一、个别化教学的效果  48-50
    (一) 学习方式不断改善,学习成绩稳中有进  48-49
    (二) 学习自信心提高,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  49-50
    (三) 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学习动机不断增强  50
  二、个别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50-56
    (一) 大班额个别化教学怎样常态化  51-52
    (二) 个别化教学如何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助  52-53
    (三) 如何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指导的关系  53-54
    (四) 大班额个别化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4-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0-61
附录  61-63

相似论文

  1.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2.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3.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验研究,G633.67
  4. 公务员职务安排人本化路径分析,D630.3
  5.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6.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G633.51
  7. 吉尔曼治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G640
  8. 房地产营销中样板间设计研究,TU241
  9. 论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D61
  10. 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内容,TB472
  11.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F323.89
  12. 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I206.6
  13. “以人为本”理论下我国社会保障税法律制度研究,F812.42
  14. 以人为本视阈下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D61
  15. 鞍钢炼铁总厂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426.31
  16. 提升综合国力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64
  17.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G641
  18.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类型、设计及应用研究,U491.5
  19.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党群关系研究,D252
  20. “贴近生活”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G641
  21. 空间环境色彩分析探究,TU11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