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研究

作 者: 杜文彬
导 师: 杨李娜
学 校: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知识本质观 知识价值观 知识获得观
分类号: G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祖国大陆,儒学研究基本处于沉寂的状态。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了一股对儒学研究和评价的浪潮,现代新儒家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大量学者致力于对现代新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的考察和诠释,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尝试结合各自学科领域来探讨现代新儒学的价值,但是结合教育理论研究其教育思想的成果相对较少。本研究尝试把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流派,围绕现代新儒家的教育活动,借鉴课程知识观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阐述和分析现代新儒家的课程知识观思想。本文选择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唐君毅、钱穆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概括的介绍了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梁漱溟的重华书院和乡村教育建设;熊十力主持勉仁书院;马一浮创办复性书院;张君劢的学海书院和大理民族文化书院;唐君毅和钱穆的新亚书院),并分析了他们教育实践中教育主张、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蕴含的知识观思想。从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获得观三个方面总结了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家具有内在、发展、相对开放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被动接受和主动建构相结合的知识获得观。现代新儒家的课程知识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设定、道德教育以及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6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0-1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1-13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3-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16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概述  16-24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16-17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研究的必要性  17-19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研究问题域的确定  19-24
第三章 现代新儒家教育实践的课程知识观分析  24-36
  第一节 重华书院与梁漱溟乡村教育实践  24-28
  第二节 熊十力与勉仁书院  28-29
  第三节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29-31
  第四节 张君劢与民族文化书院  31-32
  第五节 钱穆和唐君毅在新亚书院  32-36
第四章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36-50
  第一节 内在、发展,相对开放的知识本质观  36-39
  第二节 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  39-45
  第三节 被动接受和主动建构相结合的知识获得观  45-50
第五章 现代新儒家课程知识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50-56
  第一节 对课程改革原则的启示  50-52
  第二节 对设定课程目标和平衡课程结构的启示  52-53
  第三节 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53-54
  第四节 对转变教学方式的启示  54-56
结语  56-58
参考文献  58-62
致谢  62-6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4

相似论文

  1. 从现代性引起的人文危机看传统儒学的当代人文价值,B26
  2.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的考察,G129
  3. 现代新儒家境界理论的美学阐释,B26
  4. 传统的超越与回归——对牟宗三现代化观念的反思,B26
  5. 现代新儒家思潮的传播与当代青年,B26
  6. 高职生知识价值观、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4.2
  7. 心的文化—徐复观对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疏释,B26
  8. 马一浮的六艺论及其价值,B26
  9. 道德自我与中国哲学史建构,B26
  10. 现代新儒家“自觉”意识下的文艺观和美学观,I01
  11. 现代性视域下的冯友兰心性哲学分析,B26
  12. 方克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述评,B26
  13. 重庆市高中生知识价值观调查研究,G635.5
  14. 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B261
  15. 现代新儒家(1949年前)对宗教信仰的拒斥与容纳,B928
  16. 贺麟“新心学”思想研究,B26
  17. 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诗教理论,I206.5
  18. “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G122
  19. 青岛市高中生知识价值观研究,G631
  20. 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及其启示,B261
  21. 中国本位与以西律中,B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