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当代转型

作 者: 李乐君
导 师: 陈文曲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传统调解 制度转型 交往行动 商谈式调解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摘要: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无讼理念为根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关系的融洽为价值追求,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相适应,契合了统治者的政治与经济需求,成为传统社会调分止息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是实现了社会的安定有序,绵延影响中国司法文化几千年,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步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自由、平等、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法治成为中国法律建设的模式选择与价值取向,传统调解制度因其弊端与僵化而受到了现代法治理论的批判,如缺乏程序公正、压制个人诉求、阻碍私法文化的发展等。但是,任何一项制度得以长期存在与适用必然存在着其正当性与价值,因而,发掘传统调解的合理价值资源,融入现代法治的价值理念之中,实现传统调解向现代调解的制度性转型,成为中国法律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以满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调解需要创造性的转化以实现其蕴藏的制度价值,这种转化包括:重塑价值取向;保障公正程序;重视当事人自治能力;构造商谈式调解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绪言  8-11
  0.1 选题意义  8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8-9
  0.3 研究目的  9-11
1 传统调解与纠纷解决  11-15
  1.1 关于纠纷和调解的解说  11-12
    1.1.1 纠纷的界说  11-12
    1.1.2 纠纷对传统调解的影响  12
  1.2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路径  12-15
    1.2.1 官方调解  13
    1.2.2 官批民调  13-14
    1.2.3 民间调解  14-15
2 传统调解的理念探源  15-23
  2.1 调解与文化传统  15-18
    2.1.1 天人合一与和谐理念  15-16
    2.1.2 无讼观念与治世模式  16-17
    2.1.3 仁礼学说与劝息止讼  17-18
  2.2 调解与政治制度  18-21
    2.2.1 政治模式:集权的简约治理  18-20
    2.2.2 权力结构:皇权与绅权的“双轨政治”  20
    2.2.3 司法制度:重刑轻民、民刑不分  20-21
  2.3 调解与经济制度  21-23
    2.3.1 自然农业经济的伦理性  21-22
    2.3.2 自然农业经济的隐含逻辑  22-23
3 传统调解的法治冲击  23-32
  3.1 传统调解的转折  23-26
    3.1.1 西方法文化的传播与中国法律的转型  23-25
    3.1.2 传统无讼观与法律移植的冲突  25-26
  3.2 现代法治理论对传统调解的批判  26-32
    3.2.1 现代法治:自由、平等与权利  26-28
    3.2.2 现代法治对传统调解的批判  28-32
4 传统调解在当代中国的转型  32-43
  4.1 传统调解的正当性与价值——兼与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比较  32-34
    4.1.1 传统调解的正当性与价值  32-33
    4.1.2 传统调解与诉讼的互补  33-34
  4.2 传统调解的“创造性转化”  34-36
    4.2.1 当代中国法治的发展趋势  34-35
    4.2.2 调解的创造性转化——对现代法治的回应  35-36
  4.3 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36-43
    4.3.1 更新调解理念,重塑价值取向  37-38
    4.3.2 程序公正,共识共赢  38-39
    4.3.3 赋予当事人意思自治,培养公民自治能力  39-40
    4.3.4 重塑调解模式:商谈式调解  40-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清王朝晚期衰败的制度性因素研究,K252
  2. 论人民调解制度的重构,D926
  3. 社会分层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困境分析,G648.7
  4. 论我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继承与改造,D926.2
  5. 修宪:从回应政策需求到驱动制度转型,D921
  6. 和谐:中国调解制度的基础与价值目标,D926
  7. 传统调解制度及其现代重构之思考,D915.14
  8. 论中国的传统调解及其当代转型,D926
  9. 开新传统:传统调解与现代法治对话,D915.14
  10.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市制探析(1927-1937),K262.9
  11. 论我国学术转型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G647
  12. 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C912.4
  13.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922.1
  14. 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研究,F301
  15. “艺术框架”—艺术交往的一种理论观念,J0
  16. 从交往行动理论看翻译的主体间性-以《无畏的希望》中译本为例,H315.9
  17. 回望与展望:省级电影制片厂的生存之道,J941
  18. 公民参与基层公共决策的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会的个案分析,D621.5
  19. 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0. 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G647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