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逻辑研究-基于城市福利的视角

作 者: 王海燕
导 师: 曾瑞明
学 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 业: 社会保障
关键词: 城市福利 制度变迁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财政支出的影响,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缺乏考验,因此理论和实践上都致力于构建一种与经济政策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在经济体制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也有建立与经济建设相互协调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期望。本文对新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进行系统的梳理,借鉴国际典型福利制度的经验,设计合理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旨在完善传统福利项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的同时,推进全体公民所需的福利项目(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区福利)的建设,与时俱进地满足公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本文以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分析及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理念、制度框架、可行性分析为两大内容为主,并依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现路径。第一部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自建国以来以城市为主要对象,经历了“政治导向”——“经济导向”——“社会导向”的变迁,本文将揭示其变迁的逻辑、特征及原因。社会福利转型时期,“市场化”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弱势群体被排斥等社会问题,福利支出的扩大加剧了财政压力。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促进,从宏观层面保证制度自身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具体福利项目,以保证各弱势群体的生存及发展,推进全体公民所需的福利项目,提升国民福祉与生活水平。第二部分: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理念在于不拘于眼前利益、注重长期投资,实现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相互包容与促进,增强社会群体的自我发展。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在对传统对象提供津贴补助、设施建设、服务项目、教育培训及就业促进的同时,增强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实现适度普惠、推动政治经济全面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对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结构进行说明。同时,民主政治提供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增长提供的财政支持可行性、社会发展提供的文化支持可行性都是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两点内容,可见发展型社会福利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顺利实现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就必须以民生为本。有效发挥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功能、缩小中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政府福利”向“社会福利”的转变、增强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推进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绪论  13-26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意义  14
  1.3 研究内容  14-16
  1.4 研究现状  16-23
  1.5 研究思路  23-24
  1.6 研究方法  24-26
第二章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  26-43
  2.1 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逻辑  26-35
    2.1.1 建国以来的社会福利制度:政治导向  26-29
    2.1.2 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导向  29-33
    2.1.3 社会福利的发展趋势:社会导向  33-35
  2.2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分析  35-40
    2.2.1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特征  36-38
    2.2.2 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原因  38-40
  2.3 我国社会福利模式的新变化  40-43
    2.3.1 建国初至计划经济时期: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  41
    2.3.2 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41-43
第三章 走向发展型社会福利模式  43-64
  3.1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  43-48
    3.1.1 积极福利思想  44-45
    3.1.2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45-47
    3.1.3 可持续生计理论  47-48
  3.2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经验  48-56
    3.2.1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进程  49-51
    3.2.2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转变的分析  51-53
    3.2.3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是国际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趋势  53-56
  3.3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践基础  56-64
    3.3.1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政治条件  57
    3.3.2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条件  57-60
    3.3.3 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条件  60-64
第四章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理念  64-71
  4.1 实现适度普惠  65-68
    4.1.1 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65
    4.1.2 福利项目的多样性  65-68
  4.2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68-69
    4.2.1 将“生产性”融入到社会福利中  68
    4.2.2 社会福利制度也是一种社会投资  68-69
  4.3 促进可持续发展  69-71
    4.3.1 实现社会福利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69-70
    4.3.2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0-71
第五章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结构  71-102
  5.1 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求  71-99
    5.1.1 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项目  71-92
    5.1.2 面对全体国民的社会福利项目  92-99
  5.2 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求  99-100
    5.2.1 政治向度的规定  99
    5.2.2 经济向度的规定  99-100
    5.2.3 文化向度的规定  100
  5.3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求  100-102
    5.3.1 社会福利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100-101
    5.3.2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1-102
第六章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02-113
  6.1 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基础可行性  102-103
    6.1.1 “民生”问题成为政治主题  102
    6.1.2 公共政策使得福利制度安排成为必然  102-103
  6.2 经济增长提供了财政支持可行性  103-111
    6.2.1 与社会福利支出及水平相关的指标  103-108
    6.2.2 社会福利支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108-111
  6.3 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持可行性  111-113
第七章 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现路径  113-122
  7.1 有效发挥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功能  113-115
    7.1.1 保持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增长同步  113-114
    7.1.2 以社会福利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  114-115
  7.2 走促进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115-118
    7.2.1 认清东、中、西部之间经济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异  115-117
    7.2.2 增进中、西部社会福利水平以促进区域发展平衡  117-118
  7.3 真正实现“政府福利”向“社会福利”的转变  118-120
    7.3.1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118-119
    7.3.2 有机地融合不同福利项目  119-120
  7.4 全面促进各类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  120-122
    7.4.1 注重教育的作用以加强社会投资能力  120-121
    7.4.2 以就业为出发点增强各类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  121-122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22-123
参考文献  123-12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29-130
致谢  130-131

相似论文

  1.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2. 浙江乡镇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F276.3
  3.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G647.38
  4. 辽宁省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研究,D630
  5. 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G647
  6.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F113
  7. 铁路客票实名制销售的系统研究,U293.1
  8. 制度变迁视野下我国体育职业化的制度环境研究,G812.0
  9.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G641
  10.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研究,F116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变迁的研究,G647.3
  12. 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变迁研究,G643
  13. 中国行政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分析,F124
  14.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G647
  15. 明清行会组织变迁研究,K248
  16. 制度变迁视角下地方政府公推公选研究,D262.3
  17.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F832.51
  18.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变迁与对策研究,F127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G647
  20. 我国权证交易制度研究,F832.51
  21.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