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晋颍川庾氏家族兴衰探析

作 者: 高丽霞
导 师: 李宝通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颍川庾氏 门阀世族 兴衰
分类号: K23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晋室南渡后,王、庾、桓、谢四大家族轮流执政,形成了皇权与世族共治的格局,并对江左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取东晋颍川庾氏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身份的两重性着手,勾勒出该家族在东晋时期的具体活动状况,考察其家族兴衰的过程及原因,并探讨该家族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活动对东晋一朝所产生的影响。颍川庾氏起初名位不显,后在江左朝廷得以扶摇直上,列入甲族膏腴之列,内持机柄,外镇名州,其兴旺发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自汉末至东晋,庾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族人都深受儒学熏陶,在文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深厚的家学和优良的门风为其入仕开辟了道路。魏至西晋时期,与皇族司马氏的交好显示出庾氏厚重的政治实力,为其南渡之后在江左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敦叛乱,庾亮因有功得以擢升,此为其家族崛起的契机。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明帝垂危,庾亮与王导等七人同受遗诏辅佐幼主,亮以帝舅身份排挤其他势力一揽朝中大权,显赫内外。苏峻之乱后,庾亮表面上请罪出都,实则借机以退为进,在长江沿岸发展家族势力。豫州于朝廷而言,虽属战略要塞,但因其紧逼建康,无回旋余地,却不利于家族势力的发展。而上游的荆、江一带,兵甲资粮富饶,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荆州乃阃外重镇,其以上威下的作用非豫州可比,因而,庾亮虽居豫州,而心图上游。于是在南方军阀陶侃逝世后,庾亮将陶氏家族势力尽数驱除,顺利接任荆州。温峤之死使得世族之间原本平衡的格局被打破,继而庾、王两族为争夺豫州和江州的控制权进行了持续的明争暗斗。最终,庾氏兄弟在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悉心经营后,在长江中游地区建立了颇为稳固的荆江军事集团,家族势力发展到顶峰。由于庾氏在东晋属于新出门户,根基不牢,没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那样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故在政治生涯中举步维艰。庾氏作为外戚上台后,其独特的两重身份使其既要维护皇室权威,又要顾及世族利益,因而面临的执政环境极为复杂,矛盾重重。庾氏一门深受儒学熏陶,渴望能够积极报国,故实行了一系列志在巩固朝廷的峻急政策,以致激化社会矛盾,失去了民心,再加上庾氏内部的腐朽衰颓和桓氏家族的排挤,家族最终没落。

全文目录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5-6
目录  6-8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绪论  11-15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
  二、 研究现状回顾  11-13
  三、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5
第一章 庾氏家族的兴起  15-32
  第一节 深厚的家学渊源  15-20
    一、 汉末庾氏家族的家学声望  15-16
    二、 曹魏、西晋时期庾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力  16-18
    三、 东晋时期庾氏家族的文化成就  18-20
  第二节 曹魏、两晋时期的政治积累  20-32
    一、 依靠帝室增加政治实力  20-21
    二、 借助联姻巩固家族地位  21-23
    三、 王敦叛乱——崛起的历史契机  23-27
    四、 受诏辅政——势力进一步增强  27-32
第二章 庾氏家族的鼎盛  32-43
  第一节 执掌豫州  32-34
  第二节 经营荆州  34-36
    一、 拉拢陶侃旧部,增强军事实力  34-35
    二、 安抚百姓,建设荆州  35-36
  第三节 庾王江豫二州之争  36-43
    一、 刘胤、郭默事件  37-38
    二、 咸康年间豫州之争  38-40
    三、 三争江州  40-43
第三章 庾氏家族的衰落  43-59
  第一节 衰落的内在原因  43-50
    一、 根基不牢,难以立足长久  43-47
    二、 家族成员的堕落  47-50
  第二节 衰落的外部缘由  50-59
    一、 峻急政策激化社会矛盾,失去人心  50-54
    二、 北伐的失败——由盛而衰的转折  54-56
    三、 桓氏家族的排挤  56-59
第四章 庾氏家族对东晋一朝的影响  59-64
  第一节 对东晋政治、军事上的影响  59-61
    一、 平定苏峻、郭默之乱  59-60
    二、 阻止陶侃废导之谋  60-61
  第二节 对东晋经济上的影响  61-64
    一、 咸和初年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  61-62
    二、 北伐中建设襄阳  62-64
结语  64-66
参考文献  66-70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70-71
后记  71

相似论文

  1.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兴与衰个案调研,J528
  2. 三都澳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F552
  3. 通江连海:明清时期中原商镇与水运网络的兴衰研究,K248
  4. 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K248
  5. 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J826
  6.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之关系浅探,K878.3
  7. 赊旗镇兴衰的历史地理因素,K29
  8. 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K928.6
  9. 论桑浦寺的兴衰及藏传佛教辩论制度的形成,B948
  10. 商人、商路与区域兴衰,K248
  11. 辽中京兴衰研究,K246.1
  12. 论徐树铮与皖系军阀的兴衰,K258
  13. 浅析唐代均田制的实质及其兴衰,K242
  14. 金口港兴衰历史探究,K29
  15. 试论汪康年与《时务报》,G219.29
  16. 论中世纪五港同盟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K561
  17. 黄河中游古代渡口研究,K928.6
  18. 历史背景下的地方小剧种,J825
  19. 唐代神策军的兴衰,K242
  20. 唐五代人论开天兴衰,K243
  21. 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商业兴衰研究,K2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 晋(265~420年) > 东晋(317~4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