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之关系浅探
作 者: 刘岳
导 师: 李民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郑州商城 关系 兴衰的启示
分类号: K87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篇论文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依掘有关典籍文献,吸收前人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对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之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全文分为引言、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择立、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规建、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衰落及郑州商城兴衰的启示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生态环境对古代都城的影响,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粗略回顾,说明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关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当时伐桀战争形势、加强商王朝统治地位及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地分析,论证了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与古代郑州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第三部分通过对郑州商城注意顺应大环境自然条件和重视利用小区域环境条件及对聚集地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意识的探讨,论证了生态环境对郑州商城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都有深刻影响。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郑州商城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正是古代郑州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郑州商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郑州商城成为商前期规模最大的都城奠定了经济基础。第五部分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从生态环境角度,对郑州商城的废弃原因进行了推测和分析,认为是经济活动过度聚集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人口大幅度增加造成土地过量垦殖,生态环境的缺陷和蜕化造成手工业原料日显不足,从而导致郑州商城衰落、变迁和废弃。第六部分通过以上对郑州商城兴衰原因的探析,得出三点启示: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维护生态环境的永续不衰,是文明进步的根本;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引言 8-18 (一) 生态环境对古代都城的影响 8-12 1、关于生态环境的概念 8 2、关于都城的涵义 8-9 3、生态环境对古代都城的影响 9-12 (二) 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简述 12-18 1、关于郑州商城的研究 12-15 2、关于生态环境与古代都城关系的研究 15-18 二、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择立 18-26 (一) 从当时伐桀战争的形势分析,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与郑州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 18-20 (二) 从当时加强商王朝统治地位分析,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与郑州的区位优势有直接关系 20-22 (三) 从当时恢复和发展经济角度分析,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与郑州的自然环境有直接关系 22-26 三、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规建 26-38 (一) 注意顺应大环境自然条件 26-30 1、从其所处位置和城垣修筑情况看,体现了对大环境条件的顺应 27-28 2、从郑州商城宫殿建筑情况看,也体现了对大环境条件的顺应 28-30 (二) 注意利用区域自然条件 30-36 1、对地势地形的利用 30-32 2、对水资源的利用 32-35 3、对木材、石料等自然资源的利用 35-36 (三) 注意保护聚居地的生态环境 36-38 1、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整体布局方面的体现 36-37 2、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垃圾处理方面的体现 37 3、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污水处理方面的体现 37-38 四、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经济发展 38-50 (一)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时期农业的发展 38-42 1、从有关文献记载分析,当时农业有很大发展 39-40 2、从郑州商城出土的生产工具分析,当时农业有很大发展 40-41 3、从农业与各种手工业的进一步分工分析,当时农业有很大发展 41 4、从郑州商城出土的大量酒器分析,当时农业有很大发展 41-42 (二)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2-48 1、生态环境与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42-45 2、生态环境与烧制陶器业的发展 45-47 3、生态环境与制作骨器业的发展 47-48 (三)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时期商业的发展 48-50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 48-49 2、许多别的手工业产品的发现也说明当时商业的发展 49 3、货币的出现标志商业已进入兴盛时期 49-50 五、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的废弃 50-57 (一) 经济活动的过度聚集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郑州商城衰落 50-54 (二) 人口的大幅度增加造成土地过量垦殖,从而导致郑州商城变迁 54-55 (三) 生态环境的缺陷和蜕化造成手工业原料日显不足,从而导致郑州商城废弃 55-57 六、郑州商城兴衰的启示 57-60 (一)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7-58 (二) 维护生态环境的永续不衰,是文明进步的根本 58 (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58-60 参考文献 60-64 后记 64
|
相似论文
- 基于BAP的数据压缩、操作与查询处理系统的实现,TP311.13
-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 会理不同海拔烟叶嗜锇颗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烤烟品质的关系,S572
-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 社会阶层分化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D252
-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大学与教师的关系,G645.1
-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遗址 > 居住遗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