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保护·传承·创新-基于转型期黎平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作 者: 陈平
导 师: 王银凤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转型期 黎平侗族传统文化 保护 传承 创新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承天地之厚德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传统文化,形成了形态万千、灿烂纷呈的侗民族鼓楼文化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发展,侗族民众历经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语言、衣着、大歌、建筑及生活方式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人文、应用价值的迷失及商品世俗化的挑战,保护传承面临着严重困难。2009年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优雅、古朴、独特的侗族生态文化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侗族文化旅游资源迅速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被开发地方的社会道德风尚,原生、淳朴的民风等侗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不少村寨的传统文化生态发生急剧的改变,失去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影响又是无形的、深层的。本文秉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基本理论,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旅游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方法,以贵州黎平县侗族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侗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时代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试图对侗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宏观的归纳整理,并将侗族区域的文化形态和历史特征与转型时期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创新现状进行比较,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突破以往一些“领悟”政策文件而作的思想观点,在薄弱的侗族文化研究领域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简要评述、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探索社会转型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论文第二章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推动民族区域社会转型的实现,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第三章以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为基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第四章总结了侗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文化形态与历史特征,进而对黎平县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现状做了介绍。第五章通过对当地行政官员、教师及学生的座、访谈,以及侗寨村民与歌师的询问的研究,获得传统文化承载者的观点;用实地问卷的方式对侗族民族性特征、侗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及文化认同感、学校进行侗族传统文化教育状况、教师侗族语言素养现状、现阶段黎平县侗族文化资源传承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调研者的观点,找出转型期侗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对转型期侗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举措。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1 绪论  13-2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4
    1.1.1 研究背景  13-14
    1.1.2 研究意义  14
  1.2 研究现状  14-19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4-18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8-19
    1.2.3 简要评述  19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9-22
    1.3.1 研究思路  19-20
    1.3.2 研究方法  20-22
2 社会转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22-28
  2.1 社会转型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22-23
    2.1.1 社会转型概念概述  22
    2.1.2 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  22-23
  2.2 社会转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关系  23-28
    2.2.1 保护、传承与创新概念探析  23-24
    2.2.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24-25
    2.2.3 社会转型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外因  25-26
    2.2.4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  26
    2.2.5 社会转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26-28
3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8-39
  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的论述  28-31
    3.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28-30
    3.1.2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30-31
  3.2 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1-35
    3.2.1 毛泽东的大众文化本质观  31-32
    3.2.2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2-33
    3.2.3 江泽民的文化建设思想  33
    3.2.4 胡锦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理论  33-34
    3.2.5 习近平廉政文化体系理论  34-35
  3.3 党和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政策  35-39
    3.3.1 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政策法规  35-36
    3.3.2 贵州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引导  36-37
    3.3.3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37
    3.3.4 黎平县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条例  37-39
4 黎平侗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保护、传承与创新现状  39-46
  4.1 黎平侗族区域的文化形态和历史特征  39-40
    4.1.1 稻耕文化的主体性与文化生活的品质性  39-40
    4.1.2 文化形态的亲缘性与传统社会关系的稳定性  40
  4.2 侗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40-43
    4.2.1 鼓楼文化:侗族文化的标志  40-41
    4.2.2 “为赫”文化:大众文化的交流  41
    4.2.3 “卜喇”文化:群体意识的表现  41-42
    4.2.4 款约文化:侗族传统社会的政治状态  42
    4.2.5 和谐原生古朴性文化:侗族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  42-43
    4.2.6 萨岁和飞山文化:侗族英雄崇拜的文化体现  43
  4.3 转型期黎平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现状  43-46
    4.3.1 精神文化面临枯竭  43-44
    4.3.2 物质文化的损毁  44-46
5 黎平侗族传统文化调查分析  46-66
  5.1 访谈——侗族传统文化承载者的观点  46-48
    5.1.1 政府行政官员座、访谈辑要  47
    5.1.2 教师及学生座、访谈辑要  47
    5.1.3 侗寨村民(含歌师)询问辑要  47-48
  5.2 问卷的分析及探讨——调研者的观点  48-59
    5.2.1 侗族民族性特征的情况调查  48-54
    5.2.2 侗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及文化认同感调查  54-55
    5.2.3 学校进行侗族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55-57
    5.2.4 教师侗族语言素养状况调查  57-59
    5.2.5 现阶段黎平县侗族文化资源传承人状况调查  59
  5.3 存在问题  59-66
    5.3.1 侗族传统文化时代转型的矛盾  60-61
    5.3.2 “非遗”保护主体错位  61
    5.3.3 学校教育缺乏民族性  61-62
    5.3.4 “撤点并校”文化与乡土迷失  62-63
    5.3.5 民族文化的庸俗化  63
    5.3.6 传承人匮乏、断层  63-64
    5.3.7 人对自然过程的过度干预  64-66
6 转型期黎平县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举措  66-76
  6.1 转型背景下增强侗族民族文化使命感  66-68
    6.1.1 侗族文化自我意识的觉醒  66
    6.1.2 实现侗族文化的自主批判性创新  66-67
    6.1.3 提高侗族大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67-68
  6.2 设置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地方课程及校园文化  68-71
    6.2.1 配置侗族民族文化教材  68-69
    6.2.2 重视侗族民族文化课程的设置  69-70
    6.2.3 侗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具备的素养  70-71
    6.2.4 侗族传统文化充满校园  71
  6.3 在发达地区定期举办侗民族优秀文化博览  71-72
    6.3.1 借博览平台,求文化保护  71
    6.3.2 外界接受搭建了文化承载者展示的舞台  71-72
  6.4 保育乡村文化,蓄养传承土壤  72-76
    6.4.1 保护传统乡土村落  72-74
    6.4.2 发掘乡村文化产业对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74-76
结语  76-77
参考文献  77-80
附件  80-95
  附件一:政府行政官员及侗族大歌歌师的访谈录  80-84
  附件二:政府行政官员及教师、学生座谈录  84-87
  附件三:口头询问录  87-89
  附件四:调查问卷  89-91
  附件五:侗族文化进课堂工程问卷调查  91-93
  附件六:侗族文化进课堂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调查问卷  93-94
  附件七:侗族民族性特征的问卷调查  94-9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5-96
致谢  96-97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3.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6.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7.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8.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9.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10.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11.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12.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13.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4.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15.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6.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17.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8.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9.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20.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1.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