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梁同书书法艺术的研究

作 者: 沈洁
导 师: 张其凤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梁同书 梁诗正 清代 帖派书法 气韵生动
分类号: J2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代早期,书法家在创作上大都只追求形态上的相似,所以以晋人书法为渊源的帖派书法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迹,表现出“骨力”靡弱的趋势。与此同时,碑派书法以“魄力雄强”的面貌出现在清代书坛,引起学碑热潮。两派书法开始交锋,最后,在一边倒的趋势下,碑派书法占据了清代书坛的主位。但是,在帖派书法退居次位前,清代书坛出现了一次学帖高潮,在这次高潮中涌现出了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永瑆等众多著名帖派书法家。其中,梁同书寿至九十三岁,其高寿,在当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书法影响力。本文以梁同书书法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在探讨梁同书书法创作时,笔者首先对梁同书的生平、家世、交游中有关书法的部分做了简单地论述,然后再将他的书法创作与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家庭熏陶、社会背景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随后在探讨梁同书书法理论时,本文从美学的视角去挖掘梁同书书法理论中蕴涵的美学思想,在梁同书的生平事迹、书画题跋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审美特征。本文力求以客观的态度分析梁同书书法的特征和影响,并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将梁同书书法置入历史、流派和群体中加以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他的书法之时代特征、流派特征及不同于时人的个性特征。梁同书在世的90多年恰是清代帖派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研究梁同书的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加深对梁同书本人书法的认识,而且由此还可以进一步厘清清代帖派书法整体脉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8-13
    1.1.1 相关著作概述  8-10
    1.1.2 相关论文概述  10-13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3-15
第二章 梁同书的家世及生平  15-21
  2.1 家世  15-17
    2.1.1 父亲梁诗正  15-16
    2.1.2 伯父梁啟心  16-17
    2.1.3 胞弟梁敦书  17
  2.2 梁同书生平、交游及思想  17-21
第三章 梁同书书法的风格特征  21-37
  3.1 时代特征  22-26
  3.2 流派特征  26-30
  3.3 个人特征  30-37
第四章 梁同书书法的风格成因  37-48
  4.1 外部原因  37-41
    4.1.1 时代的影响  37-39
    4.1.2 家庭的影响  39-41
  4.2 内部原因  41-48
    4.2.1 对遒劲、灵动和丰腴的追求  41
    4.2.2 对“自然”气息的追求  41-43
    4.2.3 追求“己意”的表现  43-44
    4.2.4 梁同书审美理想的现实代表  44-48
第五章 梁同书书法的成就及影响  48-55
  5.1 梁同书书法的成就  48-50
  5.2 梁同书书法的影响  50-53
  5.3 对梁同书书法的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简评  53-55
结语  55-57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61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1-62
附录:文献资料中有关梁同书书法的评价  62-63

相似论文

  1.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2.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3. 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H131.2
  4. 石韫玉诗歌研究,I207.22
  5. 清代前期“新满洲”管理策略研究,K249
  6. 清代行政处分制度初探,K249
  7.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8. 清代河神庙研究,K249
  9. 清代中叶流民出关与东北旗人生计的变化,K249
  10. 清代留驻京师的藏传佛教僧人,K249
  11. 清代宫廷女性服饰纹样在高级时装定制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12. 清代吐鲁番厅研究,K249
  13. 清代江南寺田初探,K249
  14.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5. 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K249
  16. 威县乱弹研究,J825
  17. 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K248
  18. 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动研究,K249
  19. 简析《理藩院则例》的内容特点及成因,K249
  20. 清代中日漂风难民问题之研究,K249
  21. 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书法、篆刻 > 中国书法、篆刻 > 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