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作 者: 卢景晴
导 师: 朱亚夫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支架式教学模式 效果 态度
分类号: G63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产生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经历了一定的改革,但这些教学模式也依然存在一些局限。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新的探索和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推动教学模式进一步的发展。当前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顺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教学使命。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有效性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的优势也得到了认可,尤其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但是目前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在初中阶段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获得启发。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步骤,本文作者选取了惠州市一所普通初中八年级的两个自然教学班的同学开展了为期半个学期(大约10周)的教学实验。该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否更有效地帮助初中英语老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以及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接受态度。实验开始前,通过收集两个班的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和其他相关信息,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班的英语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这两个班同质。在为期10周的教学实验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接受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实验组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控制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3P教学模式)。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以及课时保持一致。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这次考试作为实验的后测,同样作者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成绩取得更大进步,从而证实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帮助老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试验结束后,为了研究两个班的学生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态度,作者还就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值得初中英语教师借鉴。此外问卷调查显示了,相比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更为学生欢迎和接受,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以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更有优势。

全文目录


Abstract  5-7
摘要  7-12
List of Tables  12-13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3-20
  1.1 Researchbackground  13-17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7-18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8-19
  1.4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19-20
ChapterTwo Literature Review  20-36
  2.1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teaching models ofEnglish in junior middld school at home  20-28
    2.1.1 PPP teaching model  20-22
    2.1.2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22-26
    2.1.3 Comments  26-28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al model  28-34
    2.2.1 Introduction of scaffolding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28-30
    2.2.2 The procedures of scaffolding instructional model  30-32
    2.2.3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al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32-34
    2.2.4 Comments  34
  2.3 Summary  34-36
Chapter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6-42
  3.1 Constructivism theory  36-39
    3.1.1 Constructivist knowledge theory and learning theory  36-37
    3.1.2 Implications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37-39
  3.2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39-42
    3.2.1 Introduction of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emnt theory  39-40
    3.2.2 Implications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40-42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42-54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4.2 Subjects  42-43
  4.3 Instruments  43
  4.4 Variables concerned in this experiment  43-44
  4.5 Research procedures  44-45
  4.6 Teaching instructions  45-52
    4.6.1 Teaching instru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5-50
    4.6.2 Teaching instru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50-52
  4.7 Data collection  52-53
  4.8 Summary  53-54
Chapter Five ResultsAnd Discussions  54-64
  5.1 Results of the pre-test  54-55
  5.2 Results of the post-test  55-58
  5.3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58-59
  5.4 Discussions  59-63
    5.4.1 Discussion of the answers to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59-60
    5.4.2 Discussion of the answers to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60-63
  5.5 Summary  63-64
Chapter Six Conclusions  64-68
  6.1 Major findings  64-65
  6.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65-66
  6.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as for future study  66-68
References  68-72
Appendices  72-92
  AppendixⅠ: Questionnaire  72-73
  Appendix Ⅱ: Results of the pre-test  73-74
  AppendixⅢ :Results of the post-test  74-75
  Appendix Ⅳ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EG  75-76
  AppendixⅤ: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CG  76-77
  AppendixⅥ: Pre-test Paper  77-84
  AppendixⅦ :Post-test Paper  84-92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postgraduate study  92-93
Acknowledgements  93

相似论文

  1. 数理方法对地基强夯加固深度的研究,TU472.31
  2.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TK6
  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4.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5.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6.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HBsAg、IL18重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R392
  7.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8.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9.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10.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11.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2.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13.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14.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规划与康复效果评估,R49
  15. 农村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434
  16. 英语教与学的环境下高中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个案研究,G633.41
  17.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G633.41
  18. 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研究,G424.21
  19. 常用修辞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G623.2
  20. PVA基复合包装材料纳米SiO2改性及其对咸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TS253.46
  21.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外语 > 英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