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HBsAg、IL18重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

作 者: 郑绮菡
导 师: 于爱莲;王玉
学 校: 泰山医学院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重叠PCR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 IL18 HBsAg 免疫效果
分类号: R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构建包含单纯疱疹病毒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S)、白细胞介素18(IL18)三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克隆,并从中筛选出优势组合及观察优势组合的动物免疫效果,为开发多抗原核酸疫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方法1.重组质粒pc-IL18-S、pc-S的构建将含有Xhol I和EcoR I酶切位点的IL18片段亚克隆入pcDNA3.1(-)中,经鉴定正确后,再用EcoR I和BamH I同时酶切pc-IL18和sT-S,并将酶切片段S回收后亚克隆入酶切回收后的pc-IL18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c-IL18-S。将含有EcoR V和BamHI酶切位点的S片段亚克隆入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S。pc-IL18-S质粒和pc-S质粒均为阳性对照组。2.含有重叠区S片段的扩增以测序正确的S基因为模板,以含有另一模板部分序列的上下游引物为引物,采用简并引物PCR方法扩增含有重叠区的S片段。3.重组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的构建以前期获得的融合片段IL18-P6、IL18-NP6、P6-IL18和NP6-IL18[1]为第一模板,以含有重叠区的S基因为第二模板,采用重叠PCR方法扩增IL18-P6-S、IL18-NP6-S、S-P6-IL18、S-NP6-IL18三基因融合片段。鉴定正确后,将其插入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4.间接免疫荧光筛选优势质粒及Western blot验证靶抗原的表达重组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pc-IL18-S、pc-S经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并进行多次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出优势质粒。Western blot验证筛选出的优势质粒中S抗原和P6或NP6抗原的表达。5.优势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观察免疫效果优势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经扩增、纯化后分别待免疫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并增设pcDNA3.1阴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组。其中,首次免疫前三天(d)用普鲁卡因在质粒待免疫处进行预处理。在第0d、14d、30d于小鼠双下肢股四头肌处注射重组质粒50ug/只,且首次免疫辅加弗氏完全佐剂(质粒:弗氏佐剂=1:1),阴性对照组加弗氏完全佐剂而空白对照组不加。在首次免疫后第20d、45d、60d分别对小鼠进行尾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水平和抗-P6或抗-NP6水平。末次加强免疫后四周脱臼处死小鼠,并无菌取脾分离淋巴细胞,经计数后于96孔板培养,48小时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⒈重组质粒的构建及筛选:①利用重叠PCR方法成功获得IL18-P6-S、IL18-NP6-S、S-P6-IL18、S-NP6-IL18三基因融合片段;利用酶切连接方法得到IL18-S片段。②通过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pc-IL18-S、pc-S。③通过多次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各重组质粒所携带的HBsAg基因、P6或NP6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均可成功表达,且所要筛选的重组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其荧光亮度位于pcDNA3.1阴性质粒组和pc-IL18-S、pc-S阳性质粒组之间。其中,pc-S-P6-IL18、pc-S-NP6-IL18组与pc-IL18-P6-S、pc-IL18-NP6-S组相比较,无论是S抗原还是P6或NP6抗原,前两组的荧光亮度均明显强于后两组,且pc-S-P6-IL18和pc-S-NP6-IL18比较组间没有显著差异,故认为所构建的四种重组质粒中pc-S-P6-IL18和pc-S-NP6-IL18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优于pc-IL18-P6-S和pc-IL18-NP6-S,选择pc-S-P6-IL18和pc-S-NP6-IL18为优势质粒。④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优势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在CHO细胞中表达的S抗原可以检测到,但表位抗原P6和NP6并未检测到。2.优势质粒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观察:①ELISA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抗-S水平。结果显示,pc-S-P6-IL18组(0.10)同pcDNA3.1组(0.0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pc-S-NP6-IL18组(0.09)同pcDNA3.1组(0.0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pc-S-P6-IL18组(0.10)同pc-S-NP6-IL18组(0.09)比较,差异不显著,P=0.167>0.05。②ELISA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抗-P6或抗-NP6水平。结果显示,pc-S-P6-IL18组(0.09)同pcDNA3.1组(0.0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pc-S-NP6-IL18组(0.08)同pcDNA3.1组(0.0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pc-S-P6-IL18组(0.09)同pc-S-NP6-IL18组(0.08)比较,差异不显著,P=0.314>0.05。③MTT法检测脾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显示,pc-S-P6-IL18组(1.38)同pcDNA3.1组(0.9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pc-S-NP6-IL18组(1.35)同pcDNA3.1组(0.9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pc-S-P6-IL18组(1.38)同pc-S-NP6-IL18组(1.35)比较,差异不显著,P=0.210>0.05。结论1.重叠PCR法是体外获得多序列、短片段串联产物的有效方法。2.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pc-S-NP6-IL18、pc-IL18-S、pc-S,并筛选出优势质粒pc-S-P6-IL18、pc-S-NP6-IL18。3.BALB/c小鼠接种重组质粒可有效提高其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且IL18有免疫佐剂功能,可提高靶抗原在机体中的免疫原性。质粒pc-S-P6-IL18组同pc-S-NP6-IL18组比较免疫效果相似,提示HSV-2gD模拟抗原表位12肽P6具备天然抗原表位12肽NP6的免疫原性,pc-S-P6-IL18可作为候选疫苗替代pc-S-NP6-IL18。4.携带多个外源基因的串联重组克隆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表达活性;且串联基因的相对位置差异,会影响靶抗原的表达。本研究发现,IL18位于S抗原的羧基端其免疫效果优于位于S抗原的氨基端,这可为新型核酸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英文摘要  7-10符号说明  10-12前言  12-14第一部分  14-52  材料与方法  15-42  结果  42-45  讨论  45-48  小结  48-49  附图  49-52第二部分  52-69  材料与方法  53-61  结果  61-62  讨论  62-64  小结  64-65  附图  65-69第三部分  69-81  材料与方法  70-76  结果  76-78  讨论  78-80  小结  80-81结论  81-82附录  82-83下一步实验安排  83-84参考文献  84-8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6-87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肝硬化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意义,R575.2
  2. 石河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免疫状况分析,R181.3
  3.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S852.65
  4. 猪圆环病毒Ⅱ型核酸疫苗的构建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S858.28
  5. 牛结核病三价DNA疫苗制备工艺研究及免疫效果初步评价,S858.23
  6. 抗生素和室温存放时间对马立克疫苗蚀斑计数及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S858.31
  7. 鸡IL-18与新城疫HN基因融合蛋白酵母表达条件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S858.31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R98株)安全性与临床免疫效果观察,S852.5
  9. 人鼠嵌合的HLA-A2/H-2K~b-Fc二聚体的构建、表达与鉴定,R392.1
  10. 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及降低报废对策研究,R197.6
  11. 蛋鸡场新城疫免疫效果评定研究,S858.31
  12. 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HBsAg免疫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R512.62
  13.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R392
  14.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病理改变及临床影响的研究,R512.62
  15. 斑点叉尾鮰病毒(CCV)ORF6基因“自杀性”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效果研究,R392.1
  16. 2010年吉林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186
  17. 新城疫纳米乳疫苗的研制,S852.5
  18. 副结核病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S855.12
  19. 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S858.28
  20. 慢乙肝患者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组织病理及临床的关系,R450;R446.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