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徐渭文化心态研究

作 者: 汪沛
导 师: 梁道礼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徐渭 文化研究 文化转型 精神特质 创造与变异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摘要: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人的发现”成为中古社会向近古社会转型的标帜一样,中晚明文艺思潮也以对个体意识的张扬和人性、人欲的肯定,而成为一个载负着空前历史意义的历史时段。在复古与新变的交织、传统与异端的扭结中,徐渭以被袁宏道的发现和塑造为契机,以一个“文化英雄”的身份重新出现在晚明喧嚣的文坛上,文学史就此呈现出需要因之而深入反思和改写的趋向。徐渭“无之而不奇”(发狂、自残、杀妻、入狱)的经历和多向的才华,吸引了无数探究的目光。他突出狂士的身份和特殊的“心疾”即疯癫的病症,无意中展现出在文化和生活方面都失去平衡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症结。同时徐渭被时人赋予的“奇”和“异”的总定位,也显示出一种与封建正统文化既格格不入、又息息相关的新的价值观念和人文追求。以徐渭研究为个案,用文化研究的开阔视野多角度切入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症候分析,正为我们深度探究晚明文化转型的内在脉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契机。从审美到文化,徐渭研究思路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更加贴近生活、关注人性的学术观念和文化心态的转变,告诸往而知来者,以便能更理性地把握和创造好今天的人文生态。个社会会在它成员所展现的心智疾病之中正面地自我表达。本文的研究就以此为视点入手,将徐渭的个案研究置于整个晚明社会时代、心学与理学思潮、士人心态史的总体背景中,一方面考察其个体心灵、命运遭际、思想病变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揭示他在文化心理史上的典型意义;另一方面,从文艺创作及实践的角度,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以更深入地从把握作家、作品与时代思潮、文坛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借此透视晚明思想文化的演变轨迹和发展动力。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围绕徐渭之“病”进行了一个系统的社会文化考察。分别从社会经济与风俗的多样化趋向、皇权与私欲的顽固症结、科举取士的单向度选择等角度,分析徐渭所处的社会时代症候。徐渭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和价值预设,成年后受到的精神与物质的二重摧残、在古道与世情之间的文化选择,以及自我的理想勾勒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对造成他的“心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徐渭幕府政治的经历与病变的文化心理分析,准确而独到地揭示了徐渭之“病”所蕴含政治与文化的多重隐喻。第二章从徐渭哲学思想的渊源入手,追溯徐渭心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剖析他他旁涉佛、老,广泛汲取多种思想资源为己所用的思想图景。这在中晚明士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三章探及徐渭的文艺思想宗旨,既展示了徐渭在复古与创新方面的实绩和以“真我”与“本色”的为特色的文艺理论,又深入接橥了徐渭与文坛后七子的一段复杂的公案,探析了徐渭艺苑失位的社会文化缘由。第四章从徐渭的具体文艺实践入手,全面展示了徐渭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戏剧等五个方面所开辟的俗与趣的文艺新视域。第五章凸现徐渭与当时的山人群落和士大夫阶层的典型的恩怨交往,从与时人的命运、情感与心灵的共振中发掘时代的精神特质。第六章进一步拓宽视野,表现徐渭所处的纵向的时代思想景观,为中晚明的不同阶层狂士、畸人及其带来的尊“情”、求“趣”的文学观念传神写照,进而反思晚明文学思潮的是非功过,以此结束全文。

全文目录


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前言  9-22
  一、“自造”与“重构” 从徐渭被“发现”的文化现象谈起  9-15
  二、“范式”与“案例” 徐渭研究的文化意义与方法  15-22
第一章 徐渭之“病”的社会文化考察  22-73
  第一节 徐渭所处的社会时代症候分析  23-40
    一、社会经济与风俗 多样化的趋向  24-30
    二、皇权与私欲 个性与纲常间的悖论  30-34
    三、科举仕途 单向度的选择  34-40
  第二节 徐渭之病——政治与文化的多重隐喻  40-73
    一、徐渭的自我勾勒 曾许凤雏应不忝,由来龙性本难驯  40-46
    二、二重摧残——对物质的“不情之廉”  46-57
    三、身体的隐喻 谁云只是你,安知不是我  57-73
第二章 徐渭的哲学思想  73-136
  第一节 徐渭的心学思想形成  74-93
    一、阳明心学要义 “良知即是天理”  75-78
    二、王畿与徐渭 觅心无处所,将洗落何边  78-88
    三、季本与徐渭 “绝学千年启,斯文一线传”  88-93
  第二节 徐渭哲学的践履与开创  93-115
    一、“生则有效于时”的现实关怀  93-99
    二、《论中》 旧话题中开出新视域  99-115
  第三节 徐渭的三教合一思想  115-136
    一、三教合一的思想渊源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115-121
    二、佛性本来同水月 徐渭的佛教观  121-126
    三、“以知人身理,而与造化谋” 徐渭的道教观  126-136
第三章 徐渭的文论和他的文坛公案  136-182
  第一节 复古与创新 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136-146
    一、“彼之古者,即我之今也”的文学新变论  137-141
    二、“随其所宜而适”的文学体用论  141-146
  第二节 “真我”与“本色” 徐渭的文艺理论  146-157
    一、“摩情”、“本色”的创作方法论  147-151
    三、“冷水浇背,陡然一惊”的创作效果论  151-157
  第三节 趋附与背逆 徐渭与后七子的一段公案  157-182
    一、徐渭在文坛的地位  157-159
    二、徐渭与“后七子”的关系表现  159-163
    二、徐渭与王世贞的“交往”  163-175
    四、徐渭与王世贞的同与异  175-182
第四章 徐渭的文艺实践 俗与趣的文艺新视阈  182-245
  第一节 徐渭的诗歌  182-193
    一、日常生活琐事进入诗歌  183-186
    二、个人情感毫无遮掩的表露  186-188
    三、童心天趣领悟生活  188-190
    四、语言清新平白而又出人意表  190-193
  第二节 徐渭的散文  193-206
    一、优美凝练的写景之文  194-195
    二、平白坦易的抒怀之文  195-198
    三、颇富卓见的赠序代文  198-206
  第三节 徐渭的书法  206-219
    一、书画合一的写意性  206-209
    二、书法的“真我面目”  209-212
    三、“媚”的审美标准  212-215
    四、“书丹”之法 “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  215-219
  第四节 徐渭的绘画  219-232
    一、绘画的抒怀写意性  221-224
    二、表现内容的世俗性  224-226
    三、游戏笔墨的机趣性  226-229
    四、“韵”与“神”的评论标准兼酒的艺术动因  229-232
  第五节 徐渭的戏剧  232-245
    一、“英雄气大”的情感体验与强烈的价值追求  233-237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弥缝转挪——变相艺术  237-240
    三、独特的戏剧手法与戏谑泼辣的语言风格  240-245
第五章 徐渭的交往  245-278
  第一节 徐渭笔下的山人  245-266
    一、入而不用的共同命运 王寅  247-254
    二、避而不入的别样人生 杨珂  254-258
    三、滑稽恢突的自我解脱 陈鹤  258-266
  第二节 徐渭与张元忭  266-278
    一、礼法与际遇之间的恩怨  266-269
    二、潜在的共通性  269-278
第六章 晚明个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回响与反思  278-318
  第一节 狂士、畸人的狂欢与悲鸣  279-294
    一、仕路无门者的悲与狂  281-284
    二、仕宦者的狂与适  284-294
  第二节 晚明文学的突破与飞跃  294-307
    一、“尊情”的文学观  294-301
    二、“求趣”的文学观  301-307
  第三节 对阳明心学与中晚明文人的反思  307-318
    一、阳明心学的是非功过  307-309
    二、文人的精神出路与冲突  309-313
    三、东林学派的兴起与心学的沉寂  313-318
参考文献  318-32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27-328
后记  328

相似论文

  1. 英汉“喜悦”隐喻的跨文化研究,H15
  2. 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G812.47
  3. 从“书斋式翻译”到“舞台式翻译”: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李尔王》两个汉译本,H315.9
  4.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化翻译研究,I046
  5. 现代作家视野中的徽州文化转型,I207.42
  6. 中西文化融合视角下的歌剧《秦始皇》研究,J822
  7. 论社会文化转型期的主导价值观构建,G122
  8. 徐渭本色戏曲创作论研究,I207.3
  9. 竞技武术的诞生,G852
  10. 沈阳医院患者满意度跨文化研究,R197.3
  11. 羌族火文化研究,G122
  12. 常山战鼓调查与研究,J607
  13. 伯明翰学派早期领军人物文论研究,G0
  14. 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G0
  15. 徐渭与八大花鸟画比较与研究,J205
  16. 徐渭题画书法研究,J205
  17. 《诗经》伦理文化研究研究,I207.22
  18. 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研究,J292.4
  19. 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养老模式构建研究,C913.6
  20.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研究,G05
  21. 凯尔纳与英国文化研究,G156.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