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放牧强度对东非狼尾草+白三叶型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作 者: 袁璐
导 师: 黄必志
学 校: 云南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被特征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土壤
分类号: S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研究在东非狼尾草+白三叶型草地上进行放牧管理最适宜的载畜量,试验于2012年3月1日至10月1日,位于小哨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肉牛养殖示范牧场内,试验牛选用12月龄至18月龄条件相对一致的BMY繁殖母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重度,18头,总重6103kg,均重339.1kg,折合0.75个牛单位;中度,12头,总重4055kg,均重337.9kg,折合0.74个牛单位;轻度,6头,总重2026kg,均重331.7kg,折合0.73个牛单位)对东非狼尾草+白三叶型草地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的影响,为减缓该种草地类型的退化、提升草畜放牧经济管理效益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大,草地植被逐渐变化,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明显下降,植被高度和盖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上来看,各处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重牧下地下生物量的减少更为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放牧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2放牧强度下中牧区域的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盖度和频度都较优于轻牧和重牧;总趋势为休牧区>中牧>轻牧>重牧。3地上地下生物量、植被高度、盖度都整体表现出连续恢复两个月的休牧区域明显高于恢复一个月的休牧区域;休牧后其恢复大小总体为重牧>中牧>轻牧。4放牧强度主要影响草地土壤表层(0-10cm)含水量。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放牧前期较高,放牧后降低;土壤容重变化则相反。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轻度和中度放牧均能够刺激牧草的生长、提高草地的初级生产力,中度放牧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重度则不利于草地植被生长、保持土壤性质。在生产实践中,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结合实践与理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考虑放牧率时,应以中等放牧强度为宜。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1 引言  9-16
  1.1 绪论  9-10
  1.2 研究进展  10-15
    1.2.1 放牧强度对生物量的影响  10-11
    1.2.2 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关系的影响  11-12
    1.2.3 放牧强度对地下生物量的地下分布规律的影响  12-13
    1.2.4 放牧强度在时间动态过程中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13-14
    1.2.5 放牧强度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14-15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6
2 试验设计  16-20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16-17
  2.2 试验设计  17
  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19
    2.3.1 高度  18
    2.3.2 盖度  18
    2.3.3 地上生物量  18
    2.3.4 地下生物量  18-19
    2.3.5 土壤含水量和容重  19
  2.4 数据分析  19-20
3 结果与分析  20-30
  3.1 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0-24
    3.1.1 不同放牧强度下休牧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影响  21
    3.1.2 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高度的影响  21-23
    3.1.3 不同放牧强度下休牧对草层高度的影响  23
    3.1.4 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盖度的影响  23-24
    3.1.5 不同放牧强度下休牧对草地总盖度的影响  24
  3.2 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4-29
    3.2.1 休牧对草地 0-5cm 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5-26
    3.2.2 休牧对草地 5-10cm 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6-27
    3.2.3 休牧对草地 10-20cm 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7-28
    3.2.4 休牧对草地 20-30cm 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8-29
  3.3 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及其容重的影响  29-30
4 讨论  30-32
  4.1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30-31
  4.2 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31-32
5 结论  32-35
  5.1 草地植被及土壤  32-33
  5.2 草地合理利用  33-35
参考文献  35-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3.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4.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5.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6.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7.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8.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9.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0.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1.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2. 外源氮输入对中亚热带山地土壤可溶性氮及CH4氧化的影响,S714
  1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7.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8.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9.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20. 高铁酸钾法氧化处理土壤中苯酚的实验研究,X53
  21.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