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汶川县堡子关震后山体复绿研究

作 者: 谢丽仪
导 师: 谢纯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风景园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堡子关 山体复绿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景观建设
分类号: TU98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作为震中的汶川县,因此惨遭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经济财产的严重损失,全县多年发展毁于一旦。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不可否认由于大部分关注点都集中在基础设施的恢复上面,景观版块的重建出现了严重的缺口。震后山体复绿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少,震后植被恢复和相应的景观建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震后山体复绿深入到景观设计领域,结合汶川县城关键节点堡子关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性区域,通过对其震后山体复绿措施及景观建设的研究,探索性的将震后山体复绿这样一个生态学层面问题引入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视角,有针对性解决震后山体复绿问题及为如何建设震后山体景观提出建议。用以为今后震后山体复绿及景观建设上的研究做理论参考,并补充国内关于震后山体复绿措施及景观建设研究上的理论。本文以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为研究背景,以堡子关为研究对象,对震后山体植被恢复和景观重建进行特定研究。通过对用地模式的分析、修复治理措施的探索、植物材料的选取和地域文化的研究进行总结,在对汶川8.0特大地震后堡子关破损山体调査分析的基础上,从山体复绿的层面,景观修复的角度出发,筛选出适合的复绿措施及景观建设模式,从植被的色彩、形态、疏密搭配等方面出发,把该片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及生物植被合理充分地利用与种植,使恢复后的山体既具有绿化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从而为震后山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及景观建设提供借鉴与依据。对震后生态景观建设提出建议,为灾后恢复重建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个思考角度,为相关设计单位提供参考依据,为震后山体的植被修复和景观营造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技术提供借鉴,从而实现多价值观的协调。为改善震后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前言  11-12
第一章 绪论  12-18
  1.1 研究背景  12-15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7
    1.2.1 理论目的及意义  15-16
    1.2.2 现实目的及意义  16-17
  1.3 研究内容  17
  1.4 技术路线  17-1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8-24
  2.1 相关概念  18-20
    2.1.1 景观  18-19
    2.1.2 地震  19
    2.1.3 植被恢复  19-20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理论基础  20-24
    2.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0-22
    2.2.2 相关理论  22-24
第三章 汶川县城震后山体复绿及总体修复策略分析  24-45
  3.1 震后修复的规划设计原则  24-26
    3.1.1 规划原则  24-25
    3.1.2 规划依据  25-26
  3.2 震后周边山体现状分析  26-32
    3.2.1 地质灾害状况  26-29
    3.2.2 山体现状主要类型  29-31
    3.2.3 现状山体植被  31-32
  3.3 震后山体修复的分项对策研究  32-45
    3.3.1 复绿技术选择  32-36
    3.3.2 植物规划及选择  36-40
    3.3.3 供水系统  40-44
    3.3.4 造林工程种、养模式  44-45
第四章 汶川县城关键节点(堡子关)地震灾后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  45-81
  4.1 工程概况与设计目标  45-51
    4.1.1 工程概况  45
    4.1.2 工程区基本情况  45-48
    4.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8-49
    4.1.4 设计目标  49
    4.1.5 技术路线  49-50
    4.1.6 技术成果应用  50
    4.1.7 环境保护  50-51
    4.1.8 技术经济指标  51
  4.2 工程区划与立地状况  51-65
    4.2.1 区划与布局  51-56
    4.2.2 立地类型  56-65
  4.3 复绿措施(设计内容)  65-81
    4.3.1 概况  65-66
    4.3.2 基础建设设计方案  66-73
    4.3.3 植被恢复设计方案  73-81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81-96
  5.1 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81
  5.2 避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81-82
  5.3 复绿技术要点的应用  82-83
  5.4 项目复绿前后植被及景观的对比分析  83-94
    5.4.1 A 面山体复绿前后对比分析:  84-90
    5.4.2 B 面山体复绿前后对比分析:  90-94
  5.5 结论  94-95
  5.6 讨论  95-96
参考文献  96-97
附录  97-13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32-133
致谢  133-134
附件  134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3.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4. 西安护城河“水”生态景观研究,TU986
  5. 黄土高原天然辽东栎群落特征及林窗对林下更新的影响,S718.5
  6. 基于3S技术的煤炭基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X171.4
  7. 基于鸟类群落特征的亚热带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X171.4
  8. 应对自然灾害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X43
  9. 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与《四川政协报》的互动关系研究,D630
  10. 灾害应急的法制问题研究,X43
  1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芦竹修复及其产后综合利用,X173
  12. 紫阳湖生态修复生态因子时空序列变化研究,X524
  13. 煤矿开采沉陷的环境效应和生态修复技术,X171.4
  14. 铜黄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X171.4
  15. 景观水体的太阳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X52
  16. 杭嘉湖平原河道生态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TV85
  17. 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P237
  18.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X171.4
  19.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X703
  20. 青岛市海泊河生态化整治技术方法的研究,X321
  21. 锑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TD8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中国绿化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