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厦门市城区空气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分布特征

作 者: 廖旭
导 师: 林建清
学 校: 集美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核微型生物 TSP PM2.5 PM10 T-RFLP 克隆文库
分类号: X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由于雾霾事件频发,有关空气中TSP、PM10和PM2.5的来源、组成及迁移转化规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于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而有关TSP、PM10和PM2.5颗粒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有鉴于此,本文针对空气中TSP、PM10和PM2.5上微生物的组成、来源开展研究。本文应用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了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其潜在的来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1月于厦门市瑞景采样站位收集的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其中42%的真核微型生物18S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似性低于97%,说明空气中还有大量的真核微型生物尚未得到鉴定。通过分类分析表明,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PM2.5颗粒物细菌的主要类群,Stramenopiles、Alveolata、Metazoa、Viridiplantae和Fungi是PM2.5颗粒物真核微型生物的主要类群。环境来源分析表明:PM2.5颗粒物中的细菌来源于淡水(31.07%)、沉积物(25.24%)、污水系统(21.36%)、动物粪便(9.71%)、土壤(5.83%)和海水(0.97%)。PM2.5颗粒物中的真核微型生物来源于淡水(58.74%)、土壤(10.31%)、沉积物(10.31%)、植物(7.22%)、污水系统(6.19%)和海水(5.15%)。这说明:厦门虽属于典型的海滨城市,但是淡水、土壤、沉积物、污水系统和动物粪便可能是厦门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环境来源,而海水并不是厦门空气微生物的重要环境来源。本文应用T-RFLP方法研究了厦门2012年夏、秋、冬三季TSP、PM2.5和PM10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季节的TSP上的微生物种类多于PM10和PM2.5上的,而且多数PM10样品上的微生物种类多于PM2.5上的。说明粒径分布范围较大的颗粒物,吸附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就多样。同站位上PM2.5和PM10上微生物的优势种群相似,但与TSP的不同。三个季节中TSP上微生物种类夏季最多,PM10和PM2.5上微生物夏季最少。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对于粒径较小的颗粒物质量较轻,在空气中悬浮时间更长,迁移速度较慢,因此受到紫外照射时间更长,杀菌作用明显。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在空气中迁移速度相对较快,不断的与其他环境发生交换。不断的有来自于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们吸附在可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上随气流迁移。厦门夏季炎热但无酷暑,空气潮湿,这更有利于水体的挥发和空气的扩散等。基于多样性分析发现:空气中真核微型生物和细菌Simpson指数较接近于1,因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很多微生物能大量存活于空气中,即使在空气这种贫营养、低生态压力环境下,物种也具有多样性,而且也未出现某种物种过量存在,造成优势度升高。利用Mica方法分析2012年6月14日于集美区采集的室内空气颗粒物上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得到31个门类、67个纲。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门类中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9.46%和6.19%,为夏季空气的主要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类下的5个纲所占比例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43.05%、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26.60%、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17.44%、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10.15%、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2.42%,除此之外还检测到0.33%未分类(unclassified)的,说明有较少种类的Proteobacteria未得到鉴定或检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缩略语表  8
备注  8-12
第1章 引言  12-24
  1.1 大气污染与大气颗粒物  12-14
    1.1.1 大气颗粒物简介  12
    1.1.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特征  12-13
    1.1.3 PM_(10)的特征  13
    1.1.4 PM_(2.5)的特征  13-14
  1.2 微生物生态学及其研究方法  14-20
    1.2.1 微生物生态学  14
    1.2.2 空气微生物生态系统特点  14-16
    1.2.3 空气微生物研究进展  16-18
    1.2.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18-19
    1.2.5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19-20
    1.2.6 文库分析  20
  1.3 研究方案  20-24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0-21
    1.3.2 研究内容  21
    1.3.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21-22
    1.3.4 研究创新点  22-24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4-31
  2.1 采样站位布设  24-25
  2.2 样品采集  25-27
    2.2.1 TSP 样品采集  25-26
    2.2.2 PM_(2.5)和 PM_(10)样品采集  26-27
  2.3 研究材料  27-28
    2.3.1 采样膜  27
    2.3.2 主要试剂  27
    2.3.3 PCR 引物  27-28
    2.3.4. 溶液配制  28
    2.3.5 分析软件  28
    2.3.6 主要仪器设备  28
  2.4 样品分析  28-31
    2.4.1 环境总 DNA 的提取  28-29
    2.4.2 16S rDNA 的 PCR 扩增  29-30
    2.4.3 18S rDNA 的 PCR 扩增  30
    2.4.4 克隆文库构建及序列分析  30
    2.4.5 T-RFLP 分析  30-31
第3章 厦门市 B 站位冬季 PM_(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来源分布  31-48
  3.1 B 站位 PM_(2.5)颗粒物上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31-34
    3.1.1 文库评价  32
    3.1.2 基于 T-RFLP 图谱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32-33
    3.1.3 样品的 T-RFLP 图谱分析:  33-34
  3.2 厦门城区 PM_(2.5)颗粒物微生物群落组成  34-35
    3.2.1 厦门城区 PM_(2.5)颗粒物细菌群落组成  34
    3.2.2 厦门城区 PM_(2.5)颗粒物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组成  34-35
  3.3 厦门城区气溶胶微生物群落的比较  35-36
  3.4 厦门城区气溶胶微生物的来源分析  36-38
  3.5 结论  38-48
第4章 厦门市城区不同季节室内外空气中 PM_(2.5)和 PM_(10)上的微生物分布  48-58
  4.1 厦门市城区室内外空气中 PM_(2.5)和 PM_(10)上的样品的 T-RFLP 图谱分析  48-50
  4.2 厦门市城区室内外空气中 PM_(2.5)和 PM_(10)上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50-54
  4.3 厦门市城区室外空气中 TSP、PM_(2.5)和 PM_(10)上基于 T-RFLP 的主成分相似性分析  54-57
  4.4 讨论  57-58
第5章 厦门市城区不同季节空气中 TSP 上的微生物分布  58-71
  5.1 厦门市城区室内外空气中 TSP 上的 T-RFLP 图谱分析  58-59
  5.2 厦门市城区室内外空气中 TSP 上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59-63
  5.3 基于 T-RFLP 的主成分分析  63-68
  5.4 利用 MICA 方法分析 A 站位夏季第二次采集的室内空气颗粒物上细菌群落组成  68-70
  5.5 讨论  70-71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71-73
  6.1 主要结论  71-72
  6.2 建议与展望  72-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9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9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S942.9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4.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5.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6.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7.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8.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9. 棘胸蛙非特异性免疫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反应特征,Q958.1
  10.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11.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2.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13. 环境胁迫对棘胸蛙(Paa spinosa)抗坏血酸及其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Q958.1
  14.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15.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6.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7. 茄子青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1
  1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9.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20.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21.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粒状污染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