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地棉优异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QTL挖掘

作 者: 王义青
导 师: 袁有禄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 纤维品质 SSR QTL
分类号: S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进一步挖掘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陆地棉高品质品系NM03102的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基因,利用国内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陆地棉1138(鲁棉研21)作为母本、NM03102为父本组建了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F2分离群体以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纤维品质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各个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与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QTLs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分析表明,两亲本在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强度和马克隆值等性状上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在F2和F2:3群体所有这些性状呈正态分布,表现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符合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特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与强度、伸长率、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强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与马克隆值不相关。纤维强度与整齐度、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整齐度、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铃重与衣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纤维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高衣分材料,其纤维品质可能较差。本实验中的QTL成簇分布为以上相关关系提供了遗传解释。本研究利用不同来源的7892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筛选,获得225对多态性引物。利用多态性引物检测(1138×NM03102)F2群体195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共获得242个标记位点。利用Joinmap 3.0构建遗传连锁图谱,182个标记构建了37个连锁群,共覆盖1661.6cM,相当于棉花基因组的37.34%,平均每个连锁群覆盖44.91cM,每个连锁群包含的标记位点数从2到18个不等,平均每个连锁群包含4.9个标记位点,标记间平均相距9.1cM。通过与前人的连锁图谱比对,已将其中的35条连锁群定位到20条染色体上。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1138×NM03102的F2和F2:3群体的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0个纤维品质性状QTLs,其中纤维长度4个、纤维比强度4个、马克隆值5个、伸长率3个和整齐度4个,解释表型变异率范围为5.10%-28.49%;检测到27个产量性状QTLs,包括单株籽棉产量3个、单株皮棉产量4个、铃重1个、子指6个、衣分6个、株高4个和果枝数3个,解释表型变异率范围为5.93%-44.29%。在20个纤维品质性状QTLs中增效基因来自高值亲本的10个,其中两世代表现稳定的有1个纤维强度QTL和1个马克隆值QTL,有1个纤维强度QTL和1个整齐度QTL与已有的报道一致;在27个产量性状QTLs中增效基因来自高值亲本的14个,其中两世代表现稳定的有1个果枝数QTL,有1个子指QTL和1个衣分QTL与已有的报道一致;特别是1个强度的QTL在不同世代及遗传背景中均检测到,这些稳定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4-28
  1.1 我国棉纤维品质现状  14
  1.2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14-17
    1.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5
    1.2.2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15-16
    1.2.3 简单重复序列  16
    1.2.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6-17
    1.2.5 核苷酸多态性  17
  1.3 数量性状基因(QTL)作图方法  17-20
    1.3.1 单标记分析法  18
    1.3.2 区间作图法  18-19
    1.3.3 复合区间作图法  19
    1.3.4 混合线性模型QTL 定位法  19
    1.3.5 关联分析  19-20
  1.4 数量性状基因(QTL)作图群体  20-22
    1.4.1 暂时性群体  20
    1.4.2 永久群体  20-21
    1.4.3 自然群体  21
    1.4.4 群体大小的确定  21-22
  1.5 棉花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研究进展  22-26
    1.5.1 纤维品质性状QTL 定位研究进展  22-24
    1.5.2 棉花产量性状QTL 定位研究进展  24-25
    1.5.3 棉花抗病性研究  25
    1.5.4 棉花其它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5-26
  1.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展望  26-28
第二章 实验报告  28-61
  2.1 材料与方法  29-34
    2.1.1 材料  29
    2.1.2 田间试验及纤维品质检测  29
    2.1.3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9-31
    2.1.4 SSR 标记分析  31-34
    2.1.5 数据分析  34
    2.1.6 染色体定位  34
    2.1.7 QTL 效应确定及命名方法  34
  2.2 结果与分析  34-61
    2.2.1 亲本材料表现  34-35
    2.2.2 群体纤维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表现  35-43
    2.2.3 F_2与F_(2:3)世代的相关性分析  43-44
    2.2.4 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染色体定位  44-53
    2.2.5 QTL 定位分析  53-61
第三章 讨论  61-67
  3.1 关于亲本的选择及群体类型的选择  61
  3.2 标记的偏分离  61-62
  3.3 增效基因的来源  62
  3.4 QTL 的成簇分布  62-63
  3.5 QTLS 的稳定性  63-65
    3.5.1 与前人的纤维品质QTLS 定位结果比较  63-64
    3.5.2 与前人的产量性状QTLS 定位结果比较  64-65
  3.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探讨  65-67
第四章 全文结论  67-69
  4.1 亲本间的多态性  67
  4.2 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  67
  4.3 QTL 的效应及来源  67
  4.4 QTL 的成簇分布  67-68
  4.5 QTL 的稳定性  68-69
参考文献  69-78
致谢  78-79
作者简介  79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3.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4.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5.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6.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7.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8.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9.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0.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1.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及QTL初步定位,S512.1
  12.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13.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4. 施钾和施硫水平对香料烟燃烧性及品质的影响,S572
  15.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6.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17.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18.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9. 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与株型性状相关基因克隆,S513
  20. 基于HJ卫星混合像元分解的水稻生长监测技术研究,S511
  21. 粳稻RIL群体产量QTL定位,S511.2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