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中国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王明利
导 师: 陈能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分类号: P20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景区(点)的大发展,但旅游景区(点)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却十分不平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的要求,关于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的研究正在引起旅游业和学术界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对我国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也是旅游景区(点)宏观规划的一个全新而现实的课题。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发展国内旅游,促进旅游均衡发展的要求。基于GIS技术,本文构建了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的空间结构研究框架,分析我国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识我国高级别旅游景区(点)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规律,推动GIS技术在旅游发展中的运用,丰富了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体系。为促进旅游全面发展、缩小旅游发展地区差异、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决策支持。高级别的旅游景区(点)在我国分布广泛,分布在大陆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但是它们的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在全国范围呈凝聚型分布,且4A级旅游景区(点)比5A级旅游景区(点)的分布更凝聚。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在我国呈三“核”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但三“核”却有大小之分,以长三角地区的“核”为最大,其次为京津地区的“核”,珠三角地区的“核”为最小。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在各省(市、区)的分布也十分不均衡。它们的规模度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它们的分布类型主要是均匀型和凝聚型,除了上海市、浙江省两个省份(市)呈均匀型分布外,其他的29个省(市、区)均呈凝聚型分布,东部地区省(市、区)分布的凝聚程度比中、西部地区小。它们在各省(市、区)的分布形态主要有单“核”分布、双“核”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我国有超过半数省(市、区)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呈单“核”分布,核心多为省会城市;有四分之一省(市、区)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呈双“核”分布,其中一“核”为省会城市,另一“核”多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有近四分之一省(市、区)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呈随机分布,4A级旅游景区(点)在该省(市、区)的分布没有明显集中区域。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地貌、地势、区域可达性、人口的分布、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对它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气候和区域的交通条件的影响不大。不同的地貌对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的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同。火山与熔岩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人工地貌对该地貌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的空间结构有着强烈的影响,该地貌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大都在上述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呈集聚分布形态。而地质构造与山岳地貌、湖泊地貌坡地重力地貌、花岗岩或玄武岩地貌对该地貌的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的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强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  10-11
    1.1.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的要求  10
    1.1.2 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仍需深入  10-11
    1.1.3 GIS 在旅游业中应用范围的拓宽  11
  1.2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11-15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5
    1.2.2 相关研究述评  15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7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21
    1.4.1 研究方法  17-18
    1.4.2 技术路线  18-21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源选取  21-28
  2.1 基本概况  21-24
    2.1.1 地理概况  21
    2.1.2 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状况  21-22
    2.1.3 旅游景区(点)发展概况  22-24
  2.2 数据选取  24-25
  2.3 数据处理  25-28
    2.3.1 Geodatabase 数据库设计  25
    2.3.2 数据分类  25-26
    2.3.3 数据生产  26-27
    2.3.4 数据入库  27-28
第三章 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  28-46
  3.1 全国范围的空间结构分析  28-33
    3.1.1 全国范围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  28-30
    3.1.2 全国范围的空间集聚状态分析  30-33
  3.2 各省(市、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33-45
    3.2.1 各省(市、区)的空间分布数量比较分析  33-35
    3.2.2 各省(市、区)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  35-38
    3.2.3 各省(市、区)的空间集聚状态分析  38-45
  3.3 本章小结  45-46
第四章 高级别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46-67
  4.1 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分析  46-56
    4.1.1 地貌条件的影响分析  46-52
    4.1.2 气候条件的影响分析  52-54
    4.1.3 地势条件的影响分析  54-56
  4.2 区位交通因素影响分析  56-62
    4.2.1 区域交通条件影响分析  56-58
    4.2.2 旅游交通可达性影响分析  58-62
  4.3 社会经济与旅游业发展因素影响分析  62-66
    4.3.1 人口分布的影响分析  62-63
    4.3.2 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63-64
    4.3.3 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64-66
  4.4 本章小结  66-67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67-69
  5.1 主要结论  67-68
  5.2 不足和展望  68-69
参考文献  69-74
致谢  74-75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5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21.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一般性问题 >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