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制革废水中去Cr3+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及去Cr3+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黄水娥
导 师: 杨海君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Cr3+ 微紫青霉菌 分离鉴定 制革废水
分类号: X7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重金属铬对环境会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对铬去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Cr6+的去除,对Cr3+去除的研究报道较少。虽然Cr3+的毒性不及Cr6+的百分之一,但是Cr3+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作为一种对人和动物有毒的蛋白凝固剂,如果吸入的氧化铬浓度达0.015-0.033mg/m3,则会引发声音嘶哑,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粘膜萎缩等疾病,甚至是肺癌。制革工业中,铬盐的有效利用率仅60%左右,其余则以Cr3+的形式残留在废水和污泥中,并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因此,开展了制革废水和污泥中去Cr3+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获得一株高效去除Cr3+的微紫青霉菌。从长沙金井制革厂的废水和污泥中筛选到细菌12株,真菌15株;将筛选的菌株分别接种至不同Cr3+浓度的液体培养基,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的Cr3+浓度,在1.0g/L的Cr3+浓度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到4株耐Cr3+能力强的真菌,分别命名为B2,B5,F2,P1。通过耐Cr3+试验,驯化菌的耐Cr3+能力,提高菌的耐Cr3+及去Cr3+性能,筛选到两株高抗Cr3+真菌菌株,编号为B5、F2;通过去Cr3+试验对比显示,菌株B5的去Cr3+率最高,为50%,菌株F2次之,为3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出B5为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目前微紫青霉菌抗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抗Cu2+和Zn2+的研究方面,在国内还未见微紫青霉菌抗Cr3+的报道。2、研究了去Cr3+高效菌B5的最适条件。去Cr3+高效菌B5的生长曲线表明,摇床培养的前3d为菌株B5的调整期,第3-4d是对数生长期,第4-6d是稳定生长期,第6d后进入衰亡期。研究微紫青霉菌B5去Cr3+的影响因子可知,B5的去Cr3+率与溶液中Cr3+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其去Cr3+的最适宜温度在25-30℃之间,最适宜pH为7-8。在最适条件下,当Cr3+浓度低于0.4g/L时,B5去Cr3+率高于92%。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1.1 Cr~(3+)的来源及其危害  11-12
  1.2 废水中Cr~(3+)去除的研究进展  12-20
    1.2.1 物理法  12-15
    1.2.2 化学法  15-18
      1.2.2.1 碱沉淀循环利用法  15-16
      1.2.2.2 絮凝沉淀法  16-17
      1.2.2.3 娃铁电极分离絮凝后再加碱沉淀法  17
      1.2.2.4 萃取法  17-18
      1.2.2.5 电解法  18
    1.2.3 生物法  18-20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
第二章 去Cr~(3+)优势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21-28
  2.1 试验材料、仪器、试剂  21-22
    2.1.1 试验材料  21
    2.1.2 试验仪器  21-22
    2.1.3 试验试剂  22
  2.2 培养基的制备  22
    2.2.1 筛选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2
    2.2.2 筛选真菌用PDA  22
  2.3 Cr~(3+)浓度的测定  22-24
    2.3.1 Cr~(3+)浓度的测定原理  22-23
    2.3.2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所用试剂  23
    2.3.3 标准曲线  23
    2.3.4 消解  23
    2.3.5 高锰酸钾氧化Cr~(3+)  23-24
    2.3.6 实际样品中Cr~(3+)的测定  24
  2.4 富集培养  24-25
    2.4.1 菌悬液的配制  24
    2.4.2 水样稀释  24
    2.4.3 分离纯化  24-25
    2.4.4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5
    2.4.5 耐Cr~(3+)试验  25
    2.4.6 去Cr~(3+)优势菌的筛选  25
  2.5 试验结果  25-27
    2.5.1 Cr~(6+)吸光度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25-26
    2.5.2 菌的分离纯化  26
    2.5.3 菌的驯化  26
    2.5.4 去Cr~(3+)优势菌的筛选结果  26-27
  2.6 讨论  27-28
第三章 菌株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8-35
  3.1 仪器和试剂  28
    3.1.1 试验仪器  28
    3.1.2 试验试剂  28
  3.2 形态学鉴定  28-29
    3.2.1 荧光显微镜观察  28-29
    3.2.2 扫描电镜观察  29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9-32
    3.3.1 试剂配制  29-30
    3.3.2 基因组DNA的提取  30
    3.3.3 制胶  30-31
    3.3.4 点样  31
    3.3.5 电泳  31
    3.3.6 照相  31
    3.3.7 PCR扩增  31-32
    3.3.8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与数据处理  32
  3.4 结果与分析  32-34
    3.4.1 形态学鉴定结果  32
    3.4.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2-34
  3.5 讨论  34-35
第四章 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5-43
  4.1 生长曲线  35
  4.2 菌株B5去Cr~(3+)的影响因素  35-36
    4.2.1 不同碳源对菌株B5生长的影响  35
    4.2.2 不同氮源对菌株B5生长的影响  35-36
    4.2.3 Cr~(3+)初始浓度对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  36
    4.2.4 温度对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  36
    4.2.5 pH对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  36
  4.3 去Cr~(3+)前后菌株B5的形态特征比较  36
  4.4 结果与分析  36-42
    4.4.1 生长曲线  36-38
    4.4.2 不同碳源对菌株B5生长的影响  38
    4.4.3 不同氮源对菌株B5生长的影响  38
    4.4.4 Cr~(3+)初始浓度对菌株去Cr~(3+)效果的影响  38-40
    4.4.5 温度对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  40-41
    4.4.6 pH对菌株B5去Cr~(3+)效果的影响  41-42
    4.4.7 去Cr~(3+)前后菌株B5的形态特征比较  42
  4.5 讨论  42-4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3-45
  5.1 结论  43-44
  5.2 展望  44-45
参考文献  45-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2.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4.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5.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6.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胶状红长命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生化性质的研究,Q93
  9. 光合产氢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分析,TQ116.2
  10. 两段H/O-生态联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研究与实践,X794
  11. 油茶根化学成分研究,R284
  12.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研究,R284
  13. 粉煤灰构建的类Fenton体系处理模拟制革废水的实验研究,X794
  14. 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多样性及分型研究,R155.5
  15. 酞酸酯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R114
  16.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TQ925
  17. 利用反硝化细菌处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研究,X523
  18.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R329
  19. 15个梨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及2个梨S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S661.2
  20. 惠阳红梨S基因型的鉴定及花粉S基因的克隆,S661.2
  21. 制革废水处理及运行控制技术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皮革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