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作 者: 胡寅龙
导 师: 王进富
学 校: 西安工程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 协同机制 协同度评价
分类号: G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中心主题和主旋律。其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要求相比,受合作各方定位不同、目标差异等因素影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学术界也就此问题从强化产学研多方合作创新效率的角度就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就如何激发产学研各方合作动力、构建有效合作路径并形成稳定的知识创新与对接等问题还缺乏系统研究,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的评价尚未形成有效体系。据此,本文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对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述评的基础上,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划分为酝酿期、接洽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依据协同创新行为内嵌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的特点,系统提出了包括相对应的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在内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首先,研究从协同学视角运用序参量、控制参量及自组织原理分析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及其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运用协同学的绝热消去法、伺服原理和系统演化方程研究了内外部动力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其次,从知识产权归属的视角以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为基础,结合路径协同的特性构建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模型,进而运用纳什均衡模型对路径形成模型进行解析,得到了合作创新系统的协同路径选择与路径演进机制。接下来,研究从仿生学的视角以知识发酵模型为基础,结合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的特性,构建了知识创造协同模型和知识对接协同模型,并据此对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论文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三个维度构建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根据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一实际项目的技术创新协同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合作创新项目协同度为“较好”,并就该项目组提升协同创新效率给出了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8
1 绪论  8-14
  1.1 研究背景  8-9
  1.2 研究意义  9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9-10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0-14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14-26
  2.1 概念界定  14-15
    2.1.1 产学研结合  14
    2.1.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  14-15
    2.1.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15
  2.2 基础理论  15-20
    2.2.1 合作创新理论  15-16
    2.2.2 三重螺旋理论  16-18
    2.2.3 协同论  18-19
    2.2.4 知识发酵理论  19-20
  2.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20-25
    2.3.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研究  20-22
    2.3.2 跨组织协同机制的研究  22-23
    2.3.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研究  23-25
  2.4 文献评述小结与研究启示  25-26
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  26-34
  3.1 理论起点——合作协同行为内嵌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26-28
  3.2 实现目标——解决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冲突问题  28-30
  3.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提出  30-33
    3.3.1 动力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助推器  30-31
    3.3.2 路径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耦合器  31-32
    3.3.3 知识管理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创造器  32
    3.3.4 协同度评价——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测量仪  32-33
  3.4 本章小结  33-34
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协同  34-46
  4.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  34-38
    4.1.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自组织特征  34
    4.1.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  34-36
    4.1.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36-38
  4.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驱动  38-45
    4.2.1 合作创新能力的支配与驱动  38-41
    4.2.2 内外部动力的协同驱动  41-45
  4.3 本章小结  45-46
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协同  46-58
  5.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路径协同机理  46-47
  5.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  47-51
    5.2.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导向  47-49
    5.2.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模型  49-51
  5.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51-57
    5.3.1 路径选择的纳什均衡模型  52-53
    5.3.2 路径选择的纳什均衡解  53-55
    5.3.3 路径选择与路径演进  55-57
  5.4 本章小结  57-58
6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协同  58-68
  6.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创造与对接  58-59
  6.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创造协同  59-64
    6.2.1 知识创造协同模型构建  59-61
    6.2.2 知识创造协同机理  61-64
  6.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对接协同  64-66
    6.3.1 知识对接协同模型构建  64-65
    6.3.2 知识对接协同机理  65-66
  6.4 本章小结  66-68
7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  68-90
  7.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维度  68-69
  7.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69-72
    7.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9-70
    7.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0
    7.2.3 评价指标的含义  70-72
  7.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方法  72-75
  7.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75-81
  7.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以“啤酒废酵母抽提新技术研发”项目为例  81-89
    7.5.1 案例调研与分析  81-84
    7.5.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84-88
    7.5.3 基于结果分析的对策建议  88-89
  7.6 本章小结  89-90
8 总结  90-94
  8.1 研究结论  90-91
  8.2 创新点  91-92
  8.3 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92-94
    8.3.1 研究局限性  92
    8.3.2 研究展望  92-94
参考文献  94-102
附录一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表  102-106
附录二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问卷调查表  106-10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课题  109-112
致谢  112

相似论文

  1.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2.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3. 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技术创新研究,G250.7
  4. “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F273.1
  5. 老工业城区转型中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G322.7
  6. 基于技术创新的辽宁经济增长点研究,F127;F224
  7. 金融支持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F124.3;F224
  8. 基于敏捷制造的供应链协同机制的评价研究,F224
  9. 企业所有权结构、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F224;F273.1
  10. 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应用研究,F273.1
  11. 南昌市软件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F426.672;F273.1
  12.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群体协同机制研究,F272
  13.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品创新过程与方法研究,F273.1
  14.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协同机制研究,F320
  15. 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F273.1;F426.92
  16.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析,F832.51
  17. 中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研究,F832.1
  18.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F273.1
  19. 国有大型冶金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建设研究,F426.3
  20.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F127
  21. 基于协同机制的机关后勤保障管理模式研究,G64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工作 > 组织和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