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 谢祥
导 师: 关忠良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关键资源要素 信息系统协同治理 信息系统协同度评价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IS)能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IS项目逐渐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新热点。但是,关于“IT/IS悖论是否存在”的大讨论以及众多IS项目的失败案例又时刻在警示着企业:IS投资有风险,IS建设需谨慎。因此,如何提高IS项目的成功率,如何确保IS价值的实现已经成为企业在其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的IS协同治理理论为企业优化其信息化建设,促进IS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IS协同治理理论以IS协同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IS与企业内部的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是IS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并且IS与这些关键资源要素产生的协同效益是IS价值的根源,加强对IS协同的治理是企业提高IS应用效果,实现IS价值的必要且可行的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本文基于协同论、熵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利用矩阵推导和模型演化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IS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部分的主要创新点有两个,一个是从信息熵的定义出发,通过数学推导,在探讨“负熵原理”成立的条件的过程中,论证了提高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IS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另一个是通过构建IS态度的演化模型,分析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对IS态度演化的影响力,从而论证了IS协同治理的价值和可行性。2.提出了IS协同治理基本理论框架。本文首先从企业资源中筛选出5种关键资源要素: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并将其界定为IS协同的主要对象。接着,本文通过对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IS对现有关键资源要素的支持作用和IS对关键资源要素变革的促进作用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找出了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的条件,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治理IS协同,促进IS与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的有效措施。这一部分既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3.构建了多层次的以IS协同度为对象的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由于IS与企业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程度能够间接反映IS价值实现的程度,所以企业能够使用该评价模型进行IS价值的评价工作。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内容丰富,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评价IS与各个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度,例如IS与业务流程、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协同度评价主要是采用基于AHP的模糊评价法,IS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度评价则是利用了结构熵的概念,而基于波士顿矩阵的IS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评价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多种评价方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得该评价模型既具备了科学性、全面性、普适性等特性,操作和使用还极为方便、快捷。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是对IS协同治理理论的有益补充,也是本文应用创新的主要内容。4.本文利用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对某企业的IS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现实相符,不仅反映出企业IS价值实现的基本状况和IS协同治理措施对IS价值实现的作用,也反映出企业IS建设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企业进一步优化IS指明了方向。该实证分析既详细介绍了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又证实了该评价模型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3
表目录  13-14
图目录  14-16
1 引言  16-34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6-23
    1.1.1 问题的提出  16-22
    1.1.2 选题意义  22-23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23-24
    1.2.1 研究方法  23
    1.2.2 研究内容和框架  23-24
  1.3 论文的创新点  24-25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25-34
    1.4.1 信息系统  25-28
    1.4.2 IS 价值  28-29
    1.4.3 IS 评价  29-30
    1.4.4 IS 协同  30-32
    1.4.5 IS 协同治理  32-34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34-68
  2.1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34-38
    2.1.1 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  34-35
    2.1.2 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  35-38
  2.2 协同学理论  38-44
    2.2.1 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39-40
    2.2.2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40-42
    2.2.3 协同学的理论框架  42-44
  2.3 IS 价值理论  44-68
    2.3.1 IT/IS 悖论  44-48
    2.3.2 IS 价值实现的研究综述  48-62
    2.3.3 IS 价值评价的研究综述  62-68
3 IS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68-104
  3.1 基于序参量的 IS 协同治理必要性分析  68-78
    3.1.1 核心能力——企业系统的序参量  68-74
    3.1.2 IS 与核心能力的关系分析  74-78
  3.2 基于熵理论的 IS 协同治理必要性分析  78-87
    3.2.1 基本概念  79-80
    3.2.2 信息熵变分析  80-87
  3.3 基于核心能力的 IS 协同治理可行性分析  87-96
    3.3.1 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87-92
    3.3.2 核心能力演化的矩阵分析  92-96
  3.4 基于 IS 态度演化的 IS 协同治理可行性分析  96-104
    3.4.1 基本概念  96-97
    3.4.2 IS 态度的演化模型  97-104
4 IS 协同治理理论分析  104-164
  4.1 IS 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104-106
  4.2 IS 与战略的协同治理  106-119
    4.2.1 企业战略  106-107
    4.2.2 IS 与企业战略的协同关系分析  107-113
    4.2.3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的治理  113-119
  4.3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治理  119-127
    4.3.1 组织结构  119-120
    4.3.2 IS 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关系分析  120-123
    4.3.3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的治理  123-127
  4.4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治理  127-139
    4.4.1 业务流程  127-128
    4.4.2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关系分析  128-135
    4.4.3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的治理  135-139
  4.5 IS 与企业文化的协同治理  139-147
    4.5.1 企业文化  139-140
    4.5.2 IS 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关系分析  140-145
    4.5.3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的治理  145-147
  4.6 IS 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协同治理  147-164
    4.6.1 人力资源  148-149
    4.6.2 IS 与人力资源的协同关系分析  149-157
    4.6.3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的治理  157-164
5 IS 协同治理评价模型  164-192
  5.1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评价  164-170
    5.1.1 波士顿矩阵法  164-167
    5.1.2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计量  167-170
  5.2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度的评价  170-173
    5.2.1 组织结构有序度的计量  170-173
    5.2.2 IS 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度的计量  173
  5.3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度的评价  173-178
    5.3.1 业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73-177
    5.3.2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度的计量  177-178
  5.4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评价  178-182
    5.4.1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178-181
    5.4.2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计量  181-182
  5.5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评价  182-189
    5.5.1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182-189
    5.5.2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计量  189
  5.6 IS 协同度的综合评价  189-192
6 基于 IS 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192-210
  6.1 企业 A 的信息化案例  192-198
    6.1.1 企业 A 的概况  192
    6.1.2 企业 A 的 IS 项目建设概况  192-198
  6.2 企业 A 的 IS 协同度的评价  198-210
    6.2.1 IS 与战略协同度的计量  199-201
    6.2.2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度的计量  201-205
    6.2.3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度的计量  205-206
    6.2.4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计量  206-208
    6.2.5 IS 与企业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计量  208-209
    6.2.6 IS 协同度 SE 的计算  209-210
7 总结  210-212
参考文献  212-220
附录 A  220-226
附录 B  226-230
附录 C  230-234
附录 D  234-236
作者简历  236-238
学位论文数据集  238

相似论文

  1.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2. 新疆油田地面工程造价指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F284
  3.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4. 基层部队人员日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TP311.52
  5.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6.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7. 基于.Net的军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8. 法院审判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研究,TP309
  9. 军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0. 77263部队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干部综合素质考评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第24届大冬会竞赛管理系统项目风险管理,G812.2
  12.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研究,X825
  13. 中小学应急管理体系研究,G637
  14.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完备化及其上的知识获取,TP311.13
  15.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16.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及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U698.3
  17. 基于GIS的青海广播无线覆盖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P208
  18. 基于GIS的矿井水灾害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TD745
  19. C/S模式MIS软件可复用构件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20. 基于协同业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增益研究,F232
  21. 基于VGIS系统的煤炭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拟,X83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