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特点研究

作 者: 杜飞月
导 师: 郭本禹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道德敏感性 中学生 问卷 特点 干预
分类号: G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道德敏感性是Rest道德四成分模型中第一种成分,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包含着认知与情感的复杂交互作用。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有关道德敏感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的现实特点,编制出适合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测评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特点,把握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干预。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评问卷》由四个因素组成:责任敏感性、规范敏感性、情绪敏感性和人际敏感性。其中责任敏感性包括两个小因素:宽容和责任归属;规范敏感性包括两个小因素:社会公德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情绪敏感性包括两个小因素: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人际敏感性包括两个小因素:处理人际差异和关爱他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具有如下特点:(1)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各因素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具有相对的平衡性。(2)年级主效应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道德敏感性水平逐渐下降。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不显著。(3)在道德敏感性总均分、F3(情绪敏感性)和F32(情感理解)得分上,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一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低于非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而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高于非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4)在F11(宽容)上,年级和性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F2(规范敏感性)、F21(社会公德意识)、F22(尊重他人意识)上,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初二年级上,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高于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非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低于非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高一年级上,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低于于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非独生女的道德敏感性高于于非独生男的道德敏感性。3.干预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具有一定效果,干预后,在责任敏感性、情绪敏感性和人际敏感性三个因素上,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评问卷》的设计对于中学生的道德敏感性考核、培训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可操作性的测评工具。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第1章 绪论  9-12
  1.1 前言  9-10
  1.2 问题提出  10-12
第2章 文献综述  12-27
  2.1 道德敏感性的基本理论  12-14
    2.1.1 道德敏感性的理论基础:四成分模型  12-13
    2.1.2 道德敏感性的界定  13-14
    2.1.3 道德敏感性的神经生理机制  14
  2.2 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14-17
    2.2.1 性别  14-15
    2.2.2 经验与教育  15
    2.2.3 人格因素  15
    2.2.4 个体道德图式  15-16
    2.2.5 角色卷入  16
    2.2.6 移情  16
    2.2.7 背景因素  16-17
  2.3 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17-18
    2.3.1 学龄前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17
    2.3.2 学龄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17
    2.3.3 天才儿童的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17-18
  2.4 道德敏感性的测量的研究  18-25
    2.4.1 道德敏感性测量的重要性  18-19
    2.4.2 国外道德敏感性测量方法  19-25
      2.4.2.1 认知和情感反应的联合  19-22
      2.4.2.2 纯粹对道德问题的认知  22-24
      2.4.2.3 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及对其重要性的定位  24-25
    2.4.3 国内道德敏感性测量方法  25
  2.5 总评  25-27
    2.5.1 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成就  25-26
    2.5.2 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26-27
第3章 研究构思  27-28
  3.1 研究目的  27
  3.2 研究内容  27
    3.2.1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量问卷的研究  27
    3.2.2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27
    3.2.3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干预研究  27
  3.3 研究方法  27-28
第4章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研究  28-47
  4.1 研究一: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问卷编制  28-37
    4.1.1 引言  28
    4.1.2 方法  28-30
      4.1.2.1 被试  28-29
      4.1.2.2 工具  29
      4.1.2.3 程序  29-30
    4.1.3 结果  30-37
  4.2 研究二: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7-47
    4.2.1 引言  37
    4.2.2 方法  37-38
      4.2.2.1 被试  37
      4.2.2.2 工具  37
      4.2.2.3 程序  37-38
    4.2.3 结果  38-45
      4.2.3.1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量问卷的因素分析  38-43
      4.2.3.2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评问卷的项目分析  43
      4.2.3.3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问卷的信度分析  43
      4.2.3.4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问卷的效度  43-45
    4.2.4 讨论  45
    4.2.5 结论  45-47
第5章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发展特点研究  47-64
  5.1 引言  47
  5.2 方法  47-48
    5.2.1 被试  47-48
    5.2.2 工具  48
  5.3 结果  48-60
    5.3.1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总体特征  48-50
    5.3.2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具体特点  50-60
      5.3.2.1 责任敏感性  50-53
      5.3.2.2 规范敏感性  53-55
      5.3.2.3 情绪敏感性  55-58
      5.3.2.4 人际敏感性  58-60
  5.4 讨论  60-63
    5.4.1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总体特点  61-62
    5.4.2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具体特点  62-63
  5.5 结论  63-64
第6章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干预  64-69
  6.1 引言  64
  6.2 方法  64-67
    6.2.1 被试  64
    6.2.2 实验设计  64-65
    6.2.3 干预过程  65-67
      6.2.3.1 预备阶段  65
      6.2.3.2 干预阶段  65-66
      6.2.3.3 结束阶段  66-67
  6.3 结果  67
  6.4 讨论  67-68
  6.5 结论  68-69
第7章 结论  69-71
  7.1 主要结论  69
  7.2 存在不足  69-71
附录A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量问卷(预测问卷)  71-77
附录B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量问卷(初版)  77-80
附录C 中学生道德敏感性测量问卷(测试版)  80-83
参考文献  83-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3.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B841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5.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6.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8. 初中生反学校文化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G631
  9.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10.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1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B844.2
  12.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13.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4.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15.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16.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7.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18.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9.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20.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21.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