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限度及其超越

作 者: 张靳
导 师: 林春逸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执政党 合法性 政绩 政绩合法性 合法性基础
分类号: D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它主要探讨“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统治者“统治权力的来源”以及民众“政治服从的基础”。合法性是政治统治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政治统治秩序和政治持久性的问题。在政治实践中,一些后发国家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赶超压力,专注于通过经济增长提升统治绩效,获取统治的政绩合法性。政绩合法性作为政治合法性中的有效性维度,是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必要的支持。将政绩作为执政合法性的首要来源,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不得不说这一战略的运用使得政治体系获得暂时的认同与稳定。但是将政绩合法性视为执政党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唯一来源,相当于一把“悬顶之剑”,单一的政绩合法性基础极易陷入“政绩困局”。现代政治必须构建在政绩合法性支持下的多元合法性基础之上。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借鉴西方的政治合法性理论,展开对政绩合法性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研究。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执政党选择政绩合法性的时代依据。刚刚开启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在探索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遭遇“文化大革命”等曲折,魅力合法性基础消减,与此同时,中国近代历史和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法理型合法性基础先天不足。中国置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即时调整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获取中共执政合法性支持的政绩合法型战略。第二部分分析了政绩合法性作为获取执政合法性基础的限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质疑,但是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关系紧张,公平正义缺失,民主法治的相对滞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高速发展经济获取政绩合法性并不是万能的,政绩合法性不能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势必会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摧毁已经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第三部分论述了执政党超越政绩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中共在客观分析政绩合法性的限度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具体来说,毛泽东继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思想;邓小平创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政绩合法性思想;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制度合法性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回归价值理性的执政合法性思想。以及对西方合法性理论从政治合法性的内涵,政治合法性基础,政治合法性危机,政治合法性维护四个方面的借鉴。为中国共产党超越政绩合法性的限度提供理论支持。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超越政绩合法性策略。首先要超越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传统政绩观,这与中国的科层官僚体系与政府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其次要超越单一的政绩合法性基础,构建执政合法性的多元基础,在获得政绩合法性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构建意识合法性基础和制度合法性基础。再次,超越工具理性主导的合法性基础,构建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的合法性基础。唯有如此,政治系统才能获得稳固,持久的政治合法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导言  10-19
  (一) 问题的提出  10-11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14
    1. 合法性  11-12
    2. 政绩  12-13
    3. 政绩合法性  13
    4. 合法性基础  13-14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6
    1. 国外研究现状  14
    2. 国内研究现状  14-16
  (四)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6-17
  (五)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7-19
    1. 研究思路  17
    2. 研究方法  17-19
一、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历史必然性  19-25
  (一) 由革命转向建设:魅力型合法性基础的消减  19-20
  (二) 渐进的政治改革:法理型合法性基础的不足  20-22
  (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加强政绩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必然性  22-23
  (四)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选择政绩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合理性  23-25
二、政绩合法性的限度  25-35
  (一) 政绩合法性的生态限度:中国经济赶超型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紧张  26-28
    1. 中国赶超型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26
    2. 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6-28
  (二) 政绩合法性的社会限度:物质基础的快速积累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紧张  28-32
    1. 物质基础快速积累所付出的高昂的社会成本  29-31
    2. 社会公平正义的欠缺使经济发展成为异化的发展  31-32
  (三) 政绩合法性的制度限度:经济高速发展与制度规范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紧张  32-35
    1. 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与公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之间的紧张  32
    2. 苏共解体的警示与亨廷顿“政绩困局”  32-35
三、执政党超越政绩合法性的理论依据  35-47
  (一)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合法性的思想  35-41
    1. 马克思的合法性思想  35-38
    2. 列宁的合法性思想  38-39
    3.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9-40
    4.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40
    5.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0-41
    6.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41
  (二) 理论借鉴:西方的合法性理论  41-47
    1. 合法性的内涵  41-43
    2. 合法性基础  43-44
    3. 合法性危机  44-45
    4. 合法性维护  45-47
四、政绩合法性的超越  47-58
  (一) 超越传统的政绩观  47-50
    1. 传统发展观下形成的传统政绩观  47-49
    2. 构建科学发观引导下的新政绩观  49-50
  (二) 超越单一的政绩合法性基础  50-55
    1. 超越单一政绩合法性基础的必要性  51-52
    2. 构建政治合法性的多元基础——意识形态基础与制度基础  52-55
  (三) 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的合法性基础  55-58
    1. 重塑价值导向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55-56
    2. 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的合法性基础  56-58
结束语  58-59
注释  59-62
参考文献  62-67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67-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政治合法性视角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632.1
  2. 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925.2
  3. 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存与废研究,D925.3
  4. 网络时代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5. 建国后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232
  6. Y镇的维稳:“一票否决制”下的乡镇治理研究,D625
  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研究,D262.3
  8. 列宁执政党理论建设研究,A821
  9. 我国绿色政绩考评制度构想,TU985.2
  10.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
  11. 邓小平执政党监督思想研究,A849.1
  12. 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及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D25
  13.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执政党建设研究,D333.3
  14. 我国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D630
  15. 同级地方政府间政绩竞争失范与治理对策,D630
  16.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092
  17. 互联网发展与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研究,TP393.0
  18. 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社会评价机制研究,D262.3
  19. 政绩观视角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630
  20. 民生语境下县级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指标体系研究,D262.3
  21. 和谐社会背景下执政党建设研究,D2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领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