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视野

作 者: 韩冰
导 师: 周启杰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唯物主义 生活世界 哲学视野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的西方哲学总体上都是注重以独断论方式或纯粹认识逻辑去推演世界,坚信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本体存在。为了解释这个更高层次的本体存在,它们要么选择神的意志,要么选择精神的力量,亦或是选择与人无涉的外部世界。始终都不能真正立足于生活世界来理解世界本身的问题,这让传统西方哲学陷入一个源于现实却永远回不到现实的悖论。而且,一次次的回归尝试,却一次又一次的离开现实,一直脱离不开那个形而上的“本体”的束缚。“本体”就像一个幽灵,哲学家们想要逃离它,却不自觉地按照它所指的方向去逃离,最终也只好回到那个他们最开始也反对的那个方向。这样的哲学,始终只是局限于思想与思想的斗争,现实则未被触及或者在斗争中被遗忘了。结果,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传统西方哲学自身反而被现实生活世界所遗忘——在现实中失去力量,在现实中走投无路。传统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脱离了“现实的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没有找到真正地、可行地通往现实的道路与方法。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根本意义就只有把哲学研究拉向生活世界的共同理论旨趣。但由于受笛卡尔、康德等传统哲学的影响,无论现象学、存在主义、语言学哲学、亦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代表人物都未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层面来理解生活世界问题。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以现实的人的幸福为最终追求,通过对现实生活世界问题的分析使人们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指出人们走出困境的道路和方法,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早在160年前给出的问题解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现实的人的幸福为最终追求,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指出了人们以实践作为走出困境的道路和方法。马克思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们的实践为路径,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为人们找到了通往真正现实世界的道路。然而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思维方法却被一些人认为是对“哲学”本身的“背叛”。在现当代西方哲学中,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承认马克思是一位哲学家,马克思在一段时间里被西方哲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然而只要稍微认真的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要想真正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实际上只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才能够做到。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批判考察西方传统哲学遗忘人及其生活的本体世界观。第三部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延续了哲学回归生活的历史进程,许多哲学家均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向生活世界回归,通过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以期获得某些启示。第四部分,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阶段或时期:(1)《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萌芽;(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确立;(3)《资本论》——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全面展开;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当代西方哲学所谓的生活世界的转向,其实早在19世纪上中叶时期马克思已经超前完成了,马克思哲学实现由传统抽象的思辨王国向现实生活世界转向的革命性变革,其意义是深远的。第五部分,主要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内容或生活世界的结构进行了概括分析,并阐述了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扎根现实,追求发展,通过实践将理想与现实连结。我们要做的是,在现实中改变世界,在改变世界中创造历史,用实际行动追求理想。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在人类的改造下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之中,而这种发展与变化了的世界又是我们完善自己生活世界的依据。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在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现实,变革现实的实践批判精神贯彻到底。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绪论  12-16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1.1.1 研究目的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5-16
2 传统西方哲学的演进逻辑  16-22
  2.1 传统西方哲学批判性考察  16-19
    2.1.1 问题的提出  16-17
    2.1.2 古代、中世纪哲学本体论观  17-18
    2.1.3 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型  18-19
  2.2 传统西方哲学理论的历史困境与反思  19-22
    2.2.1 传统西方哲学危机  19-20
    2.2.2 传统西方哲学终结  20-22
3 现代西方哲学转型与“生活世界”主题  22-28
  3.1 现代西方哲学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索  22-25
    3.1.1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22-23
    3.1.2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范畴  23-24
    3.1.3 海德格尔的“日常共在世界”  24
    3.1.4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  24-25
  3.2 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反思与启示  25-28
    3.2.1 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25
    3.2.2 抽象化的“生活世界”  25-26
    3.2.3 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带来的启示  26-28
4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形成之路  28-37
  4.1 在批判中走向现实  28-29
  4.2 回归现实之路  29-33
    4.2.1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萌芽  29-30
    4.2.2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确立  30-33
    4.2.3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全面展开  33
  4.3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内涵  33-37
    4.3.1 现实世界是人生活、繁忙于其中的世界  34
    4.3.2 现实世界是直观的、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世界  34-35
    4.3.3 现实世界是人的感性活动及其结果  35
    4.3.4 现实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35-37
5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生活世界”理论特质  37-44
  5.1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活世界”当代阐释  37-41
    5.1.1 “生活世界”是人的存在与自我生成之域  37-38
    5.1.2 “生活世界”是对象化实践活动的展开  38-39
    5.1.3 “生活世界”是主客体间交往的关系结果  39-40
    5.1.4 “生活世界”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40-41
    5.1.5 “生活世界”是集多重矛盾关系功能统一的世界  41
  5.2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生活世界”理论重大意义  41-44
    5.2.1 把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  42
    5.2.2 把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  42
    5.2.3 把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42-44
6 结论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4. 俄语外来词的本土化及其深层解读,H35
  5. 人的需要的生存论解读,B038
  6. 论人的本质的实现,B038
  7.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B038
  8.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研究,F091.91
  9. 论马克思对实践的新理解及其意义,B023
  10.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G633.51
  11.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811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F091.91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X2
  14.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B03
  15. 社会发展视域中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038
  16.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探析,B038
  17. 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H0
  18. 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中的人学意蕴探究,B038
  19.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20.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21. 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B516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