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徒的皈依:原因与过程-基于济南H教堂的实地研究

作 者: 张开华
导 师: 马广海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天主教徒 皈依 理性选择 社会网络
分类号: B9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天主教在我国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大量的非宗教人士选择皈依天主教。那么人们是如何从普通的非宗教徒转变为天主教徒的,其皈依的原因和过程是怎样的?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本文基于H教堂教徒皈依的实地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资料进行了分析,从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网络的视角,对天主教徒的皈依历程进行了描述与剖析。通过实地研究,笔者认为天主教徒的皈依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历程。个体最初选择接触天主教的原因是自身遭遇到了个人危机,由于这些危机在个体既有的架构与方案中未能得以解决,于是个体便在社会网络的动员和导引下接触天主教会,向宗教寻求危机的解决方案。在接触的过程中,个体会受到传教人员自身的人格魅力与社会地位的影响,同时接受了教会为他提供其他宗教产品,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宗教场所的神圣感等,从而对教会产生了信任与好感。继而是更加密集的互动,个体通过参加慕道班学习天主教教义,深入参与各种宗教活动,通过参加天主教的宗教仪式,参与天主教会的内部团体活动,参与天主教群体的人际网络互动,强化自身宗教意识,维系群体团结,增强个体对信仰团体的投入和认同,创造和巩固其对宗教团体的情感,使之皈依的感觉越来越真实,逐渐对教会产生了归属感,并慢慢融入到天主教会的信仰群体中,最终克服皈依的阻力,通过领洗完成了宗教皈依,正式获得了天主教徒的身份。天主教徒的皈依历程可以在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得到很好的解读。在皈依阶段的前期,个体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够从教会中得到解决危机的资源,选择接触教会是权衡得失后作出的选择,有着明显的工具理性色彩。而在皈依历程的后期,个体对宗教教义理解逐渐深入,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信仰,同时渐渐融入到了教会的内部关系网络,对教会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对教会组织产生了归属感,已经不再刻意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转而关注天主教所传达的精神信仰,并认为选择皈依是符合天主教的信仰和信念的,这又有着明显的价值理性色彩。所以,笔者认为,个体的皈依历程有着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的趋势,但又不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此外,社会网络的引导和动员贯穿于个体的整个皈依历程中。个体最初萌生接触宗教的意愿,是由于社会网络动员的结果,特别是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体和天主教会遇后,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强关系继续发挥引导和陪伴的作用。个体与教会内部成员也由之前缺乏义务和不太信任的弱关系发展成为高度信任的强关系,由此渐渐融入了教会内部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并最终选择了皈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绪论  12-17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  12-13
  二、本论文主要研究问题  13
  三、研究方法  13-15
    (一) 研究地点、研究时间和访谈对象的选取  13-15
    (二)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5
  四、研究意义  15-17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  17-27
  一、国内外关于宗教皈依的研究  17-21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21-22
  三、相关理论视角  22-24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24-27
第二章 H教堂概况  27-32
  一、天主教在济南的传入与发展  27-28
  二、H教堂概况  28-32
    (一) H教堂的历史  28-29
    (二) 教徒、神职人员及服务义工  29-30
    (三) 宗教活动的开展  30-31
    (四) 仁爱工作的开展  31-32
第三章 个人危机下的社会网络动员  32-39
  一、皈依前的个人危机:皈依的催化剂和触发点  32-34
    (一) 生存上的危机  32-33
    (二) 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  33
    (三) 精神或心灵层面的危机  33-34
  二、社会网络的动员和引导  34-39
第四章 与教会的会遇及互动  39-55
  一、密集互动开展的前提  39-43
    (一) 传道者自身的魅力及社会地位  39-40
    (二) 教会为皈依者提供的宗教产品  40-43
  二、密集互动的开展:略感紧张的“重生”过程  43-55
    (一) 认知层面:对天主教教义的系统学习  44-47
    (二) 宗教仪式上的互动  47-51
    (三) 群体角色上的互动  51-52
    (四) 人际关系上的互动  52-55
第五章 委身的选择  55-66
  一、犹豫中的选择  55-63
    (一) 做选择时遭遇到了阻力  55-59
    (二) 阻力是如何克服的  59-63
  二、选择委身:领洗,一种公开见证的方式  63-66
    (一) 领洗:群体身份的获得  63-64
    (二) 新的开始  64-66
结语  66-73
  一、本文的基本结论  66-68
  二、对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  68-71
  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73
参考文献  73-76
致谢  76-7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8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2.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G206
  4. 隐蔽网络中基于个体威胁指数的关键人物评价研究,D815.5
  5. “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B82
  6. 流浪方舟,I106
  7. 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G643
  8. 精神荒漠的希望之光,I712.074
  9. 基于社交网络好友关系的图查询算法研究与应用,TP391.3
  10. 基于社会网络和声誉信任机制的多Agent系统信任模型,TP393.08
  11. 基于Web的社会网络搜索中人名同一性判断方法研究,TP393.09
  1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研究,U215.8
  13. 人格对大学生群体关系网络的影响,B848
  14. 基于超网络的互联网社会网络分析模型的研究,TP393.09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藏文web链接结构研究,TP393.09
  16. 大学生“村官”人际交往现状研究,C912.1
  17. 高校教师社会网络的自动构建技术研究,TP181
  18. 面向社会化媒体的社会网络挖掘与分析,TP393.09
  19. 多关系社会网络社区挖掘方法研究,TP393.09
  20. 科研协作网研究,F49
  21. 微博网络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 教会组织及教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