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牛黄参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白山岭
导 师: 赵映前
学 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牛黄 西洋参 免疫性肝损伤 免疫调节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目的本实验针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采用卡介苗(BCG)加酯多糖(LPS)联合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动物血清ALT. AST值、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过氧化损伤及免疫调节等途经,并做统计分析,评价牛黄参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牛黄参胶囊抗免疫性肝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牛黄参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2.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BCG加LPS模型组、联苯双酯组、牛黄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 0只。具体方法:按体重将60只小鼠编为1——60号,用DPS7.5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样本数60,分组组数6→确定,随机分为6组。实验室喂养一周,参考文献方法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第一天均尾静脉注射BCG2.5mg/0.2m1.只(约5×107个活菌)造模。正常对照组、BCG加LPS模型组,自来水0.5ml/只,ig10天;联苯双酯组剂量12mgkg,ig10天。牛黄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牛黄参胶囊内容物水溶液以3400mg/kg.1700mgkg.850mg/kg灌胃10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均于末次给药后,尾静脉注射LPS7.5μg/0.2ml.只。具体方法:先将小鼠固定于小鼠固定器内,让尾部全部露到固定器外,用75%乙醇擦拭尾部,使其充血。选择一根最为充盈的血管,用左手捏住尾巴的末端,右手持装有四号针头的注射器,以30°角进行静脉穿刺推注药液无阻力感,且可见沿静脉血管出现一条白线,则表明针头确实在血管内,即可继续推完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轻按注射部位止血。注射后禁食不禁水,10小时后,进行模型处理。小鼠用0.03g/10g水合氯醛麻醉后,眼眶取血1.0ml,以无菌试管采集,离心血清,上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ALT、AST水平。采血前称小鼠体重,采血后断头处死小鼠,小鼠处死后取肝组织,用2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参照免疫性肝损伤实验研究相关文献和肝组织形态学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根据肝组织炎症、坏死及出血程度,将肝组织病理改变分级。切取左前叶肝组织0.5—1.0 g,冷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重,冰浴中制成10%肝匀浆,以4000转/min,低温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按步骤测定SOD活性,检测丙二醛含量,其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TNF-α活性、IL-6活性检测采用ELISA法,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士S)表示,组内比较:t检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3.结果(1)各治疗组ALT、AST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牛黄参胶囊能有效防止免疫性肝损伤引起的肝功能减退。(2)各治疗组病理结构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证明牛黄参胶囊能有效防止BCG加LPS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免疫性损伤。(3)各治疗组肝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牛黄参胶囊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4)各治疗组TNF-α、IL-6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牛黄参胶囊抗肝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毒因子TNF-α、IL-6的释放有关。(5)中剂量组牛黄参胶囊的各项指标与联苯双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疗效与联苯双酯相当。4.结论(1)牛黄参胶囊能减轻BCG加LPS免疫性肝损伤对小鼠肝脏病理结构的破坏,保护其肝功能。(2)牛黄参胶囊最佳剂量与联苯双酯疗效相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2
英文缩略词表  12-13
前言  13-14
实验研究  14-20
  1. 实验原理  14-15
  2. 实验材料  15-16
    2.1 实验动物  15
    2.2 实验用药  15
    2.3 实验仪器  15-16
    2.4 实验试剂  16
  3. 实验方法  16-20
    3.1 造模方法及分组  16-17
    3.2 检测方法  17-20
  4. 统计方法  20
结果  20-22
  1. 肝功能ALT、AST的检测结果  20-21
  2. 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21
  3. 肝组织匀浆SOD、MDA检测结果  21-22
  4. 肝组织TNF-α、IL-6检测结果  22
结论  22-23
讨论  23-31
  1、西医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  23
  2、祖国医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巨大潜力  23-24
  3、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24-25
  4、牛黄参胶囊组方分析  25-28
    4.1 牛黄的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25-27
    4.2 西洋参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27-28
  5. 检测指标的选择  28-29
  6.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29-30
  7. 问题与展望  30-31
参考文献  31-34
文献综述  34-44
  参考文献  41-44
附图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2. 牛黄解毒片、雄黄与其它砷化物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R285
  3. Fucoidan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R285.5
  4. HLA-G5参与UC-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中的免疫调节作用,R575.3
  5. LPS诱导的免疫相关基因在免疫系统中潜在功能的研究,R392
  6. 低剂量甲氨蝶呤下调巨噬细胞iNOS表达抑制肝脏炎性损伤,R363
  7. 蛹虫草多糖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567.35
  8. 柑桔果皮提取物的功能评价研究,R151
  9. 灵芝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基因在虫草真菌中的表达与特性分析,S567.35
  10.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支持效果的比较,R735.2
  11. 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来源NK细胞的相互作用体内外初步实验研究,R733.71
  12.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R392
  13. 北沙参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R285.5
  14. 肝康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CD_4~+、CD_8~+、IL-12及IFN-γ的影响,R285.5
  15.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中GFAP和S-100β含量的影响,R285.5
  16.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大鼠缺血脑组织IL-6和bFGF含量的影响,R285.5
  17.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BDNF和GDNF表达的影响,R285.5
  18. 道地黄芩与非道地黄芩的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9. 酶促牛黄与天然牛黄中枢神经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R285.5
  20. 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对青蒿酸和二氢青蒿酸生物转化的研究,R284
  21. 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炎症免疫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