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27至1937年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研究

作 者: 房默
导 师: 李掖平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关键词: 上海电影 文化生态 社会语境 政治势力 商业策略 文化选择
分类号: J9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国电影,特别是1927至1937年的上海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十分精彩的一页,它承前启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被誉为“黄金的十年”。本文以1927至1937年的中国上海电影文化生态为论文选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描述、考察和揭示1927至1937年上海电影文化生存、发展、变化的各种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等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电影文化在这些环境要素中如何被制约、被影响、被塑造,以及在反抗、挣扎、适应和改造环境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活动轨迹及其发展策略,力图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做出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真实的历史观照。导论部分对相关概念、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第一章着重论析了社会语境及其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影响。30年代的上海电影,首先是在30年代上海这个独特的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中发展起来的。这个社会语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上海作为中国近代被迫向西方打开的大门,它没有成为中国新的政治中心,也没有成为中西双方争夺的军事要地,而是成为中西商贸活动重要的集散地,形成了其极具现代性、开放性与世界性的城市空间;其二,上海作为与中国传统城市不同的、以江浙粤人群为主体组成的现代移民城市,形成了既有江浙粤特色,又有移民精神的社会空间;其三,上海作为西方租界与华界共存,受制、受限并受惠于西方最多的地区,构成了当时中国中西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文化空间。这三者构成了当时中国电影文化活动的社会文化语境,并对当时上海电影文化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政治势力及其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制约。30年代的上海电影,也是在上海各种政治势力的制约、影响与参与中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上海,是中国主要政治力量交锋的重要战场,也是上海电影无可躲避、必须面对的政治文化环境。当时上海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一是活动在上海的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三是活跃在上海的大大小小的帮会势力。这三种政治势力都非常重视电影的巨大影响力与实际效益,并直接介入了上海电影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活动。但是这三种政治力量对电影介入的方式又各不相同,国民政府主要进行政策管控,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主要做的是思想介入,作为特殊政治力量而存在的帮会则主要是从经济上插手。这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了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走向。第三章主要论述上海电影的市场处境及上海电影人的商业策略。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不仅受到当时社会活动空间的影响,受到不同政治势力的影响,更受到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构成了巨大的市场压力。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又是电影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企业规模增强,电影形态成熟,出品数量增加,不论在政治上还是艺术上都使中国电影的主体性得以进一步确立,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电影代表作。这一文化生态的形成,与上海电影在市场机制上的成功探索有关。在处于不利的市场竞争中,上海电影实现商业突围,表现了上海电影文化的生存智慧。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上海消费群体的观影取向及上海电影的文化选择。30年代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生存发展,与上海电影观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电影与观众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电影当然没有观众;离开了观众,电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商业化的大众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是决定其价值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电影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因此,观众在进行电影消费活动中的审美取向就变得很重要。事实上,上海电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观众的观影取向的,因为只有掌握了观众最基本的审美取向及其心理需求与期待,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观众的消费欲望与观看兴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形成了当时上海独有的电影制作体制与电影批评模式。第五章主要论述上海电影对上海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30年代上海电影文化的成熟,是这个城市、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给予的,没有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也就不会有上海电影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但是反过来,上海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对上海社会文化生态也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特别是对上海人的自我认同的形成、上海消费文化的流行,以及上海市民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等方面,上海的电影文化都是功不可没的。结语部分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显现出来的意义、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说明。

全文目录


目录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导论  10-19
第一章 社会语境及其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影响  19-52
  第一节 现代商业城市与上海电影的都市基调  19-29
  第二节 移民群体与上海电影的“江浙粤”特色  29-40
  第三节 租界社会与上海电影的西方文化影响  40-52
第二章 政治势力及其对上海电影文化生态的制约  52-9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电影政策与行政管控  52-73
  第二节 共产党的电影运动与左翼路线  73-84
  第三节 帮会势力的电影“野望”与经济渗透  84-95
第三章 市场处境与上海电影的商业策略  95-137
  第一节 上海电影市场处境与变化  96-107
  第二节 电影制片公司的应对策略  107-120
  第三节 电影院的运营状况与博弈  120-137
第四章 观影取向与上海电影的文化选择  137-167
  第一节 电影消费群体的观影取向  137-148
  第二节 上海电影的创作主导权  148-159
  第三节 上海电影的批评模式与作用  159-167
第五章 上海电影对上海文化形态的建构作用  167-188
  第一节 强化了“上海人”的自我认同  167-172
  第二节 推动了上海消费文化的流行  172-181
  第三节 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181-188
结语  188-191
参考文献  191-197
发表论文  197-198
致谢  198

相似论文

  1.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2. 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的个体性发展研究,G625.1
  3. 隋唐山东政治势力研究,K241
  4. 生态民俗学视角下的布洛陀文化探究,G127
  5.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C955
  6.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607
  7. 影像上海—城市的双向书写,J905
  8. 从描述翻译学视角比较《论语》的两个英译本,H315.9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析,G122
  10. 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J607
  11. 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691
  12. 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D621
  13. 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X321
  1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K26
  15. 冯国璋军事活动述论,E295
  16. 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J722.2
  17. 寒山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82-058
  18.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82-058
  19. 中越独弦琴音乐文化比较研究,J60-03
  20.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X32
  21.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学解析,B992.4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