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民俗学视角下的布洛陀文化探究

作 者: 王清玲
导 师: 梁巧娜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生态民俗学 布洛陀文化 生态精神 生态意义
分类号: G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过程,都离不开其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壮族民众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布洛陀民俗文化的生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本论文采用民俗学界比较新的生态民俗学理论,列举布洛陀文化中的相关民俗事象,对布洛陀文化的形成原因和民俗功能进行生态上的分析,探究这些民俗文化蕴涵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内涵。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内容如下:第一章从自然、社会及宗教方面探讨布洛陀文化的生态成因;第二章列举了布洛陀文化的生态民俗表现,指出其中蕴含的生态性特征;在对生态民俗表现分类的基础上,第三章阐述了布洛陀民俗文化的和谐生态精神及其意义。旨在通过把壮族布洛陀民俗文化作为参照,提倡吸收和借鉴壮族那些有利于协调和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观念,为当今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6
  一、本论文研究缘起  9-10
  二、研究现状  10-12
  三、生态民俗学视角对布洛陀文化的适用性和方法论意义  12-15
  四、研究思路  15-16
第一章 布洛陀文化的生态成因  16-19
  第一节 自然原因  16-17
  第二节 社会原因  17-18
  第三节 宗教原因  18-19
第二章 布洛陀文化的生态民俗表现  19-39
  第一节 原生态的生态民俗反映  19-35
    一、生产习俗  19-21
    二、信仰民俗  21-35
  第二节 现代民俗活动透视  35-39
    一、布洛陀祭祀习俗  35-38
    二、歌圩习俗  38-39
第三章 布洛陀文化所蕴含的生态精神及其意义  39-49
  第一节 和谐生态伦理精神的蕴含  39-42
    一、顺应自然客观规律  40-41
    二、"物我共生"的价值观  41-42
  第二节 布洛陀文化的生态民俗学意义  42-49
    一、原始生态意义  43-44
    二、当下生态意义  44-49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5
致谢  55-5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6

相似论文

  1. 失衡与救赎,I561.074
  2. 《猫的摇篮》: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反思,I712.074
  3. 浅谈树德山庄的空间布局及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TU-024
  4.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谢灵运山水诗研究,I207.22
  5. 生态审美视野下的《聊斋志异》研究,I207.419
  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生态意识中的矛盾性研究,I712
  7.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I561
  8.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I712
  9. 新疆于田县秋季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对比研究及其生态意义,P463.2
  10. 蒙古族与日本民族树木崇拜的比较研究,G04
  11. 汉姆生小说中的生态思想初探,I533.074
  12. 《小镇畸人》生态批评研究,I712.074
  13.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罗摩衍那》,I351
  14. 呼吁生态平衡——《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批评解读,I561
  15. 生态批评视角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I561
  16. 《李尔王》的生态叙事消极体验,I561.073
  17. 大地的呼唤,I712
  18.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荒原》,I561
  19. 椴树属(Tilia L.)一些植物的形态解剖与园林应用探讨,S792.36
  20. 生态批评视域下霍桑的《红字》解读,I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